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廳(局)、能源局:
按照《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有關部署,為推動各有關方面科學做好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現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引導改造升級
對于能效在標桿水平特別是基準水平以下的企業,積極推廣本實施指南、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工業節能技術推薦目錄、“能效之星”裝備產品目錄等提出的先進技術裝備,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污染物減排、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公輔設施改造,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二、加強技術攻關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創新資源,推動節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推動能效已經達到或接近標桿水平的骨干企業,采用先進前沿技術裝備謀劃建設示范項目,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促進集聚發展
引導骨干企業發揮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通過上優汰劣、產能置換等方式自愿自主開展本領域兼并重組,集中規劃建設規模化、一體化的生產基地,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構建結構合理、競爭有效、規范有序的發展格局,不得以兼并重組為名盲目擴張產能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四、加快淘汰落后
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依法依規淘汰不符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求的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裝置。對能效在基準水平以下,且難以在規定時限通過改造升級達到基準水平以上的產能,通過市場化方式、法治化手段推動其加快退出。

一、基本情況
玻璃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玻璃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燃料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我國不同平板玻璃企業生產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差異較大,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較大。
根據《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平板玻璃(生產能力>800噸/天)能效標桿水平為8千克標準煤/重量箱,基準水平12千克標準煤/重量箱,平板玻璃(500≤生產能力≤800噸/天)能效標桿水平為9.5千克標準煤/重量箱,基準水平13.5千克標準煤/重量箱。截至2020年底,平板玻璃行業能效優于標桿水平的產能占比小于5%,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8%。
二、工作方向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研究玻璃行業節能降碳技術發展方向,加快研發玻璃熔窯利用氫能成套技術及裝備、浮法玻璃工藝流程再造技術、玻璃熔窯窯外預熱工藝及成套技術與裝備、大型玻璃熔窯大功率“火-電”復合熔化技術、玻璃窯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提純技術、浮法玻璃低溫熔化技術等,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產業化應用,進一步提升玻璃行業能源使用效率。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推廣節能技術應用。采用玻璃熔窯全保溫、熔窯用紅外高輻射節能涂料等技術,提高玻璃熔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窯爐的節能效果,減少燃料消耗。采用玻璃熔窯全氧燃燒、純氧助燃工藝技術及裝備,優化玻璃窯爐、錫槽、退火窯結構和燃燒控制技術,提高熱效率,節能降耗。采用配合料塊化、粒化和預熱技術,調整配合料配方,控制配合料的氣體率,調整玻璃體氧化物組成,開發低熔化溫度的料方,減少玻璃原料中碳酸鹽組成,降低熔化溫度,減少燃料的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廣自動化配料、熔窯、錫槽、退火窯三大熱工智能化控制,熔化成形數字仿真,冷端優化控制、在線缺陷檢測、自動堆垛鋪紙、自動切割分片、智能倉儲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玻璃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2.加強清潔能源原燃料替代。建立替代原燃材料供應支撐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平板玻璃企業實施天然氣、電氣化改造提升,推動平板玻璃行業能源消費逐步轉向清潔能源為主。大力推進能源的節約利用,不斷提高能源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大綠色能源使用比例,鼓勵平板玻璃企業利用自有設施、場地實施余熱余壓利用、分布式發電等,提升企業能源“自給”能力,減少對化石能源及外部電力依賴。
3.合理壓減終端排放。研發玻璃生產超低排放工藝及裝備,探索推動玻璃行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全過程達到超低排放。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玻璃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2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