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線。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梁洪源攝
2月14日,記者與市委目標績效管理辦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位于嘉陵區燕京大道的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走進生產車間,只見一派繁忙的景象:機器轟鳴,高聳的玻璃窯爐爐火正旺;窯爐內火花四濺,一個個尚未褪去火紅色的玻璃瓶從這個1500℃窯爐里“走”出來,經過吹壓后華麗轉身成為晶瑩透明、精美實用的玻璃容器。一旁的工人們用鉗子仔細地檢查著一個個玻璃瓶,及時將不合格的玻璃瓶清理掉,確保產品質量。
年產1.75億支玻璃瓶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
“我們生產的玻璃瓶質量上乘、安全性好,同時符合相關環保標準,去年公司共生產出1.75億支玻璃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文慧介紹說,公司主要生產棕色、無色與綠色玻璃瓶,客戶包括嘉士伯啤酒集團旗下重慶、昆明、大理、銀川等工廠,以及南充燕京啤酒、四川資陽百威啤酒、成都青島啤酒、上海巴克斯雞尾酒、華潤雪花四川工廠等,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5億元。
據介紹,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是深圳通產集團下屬全資國有企業,現有員工300多人,廠區占地面積210畝,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其中年設計熔化能力5萬噸玻璃液的一期工程和年設計熔化能力7萬噸玻璃液的二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投用。
“二期工程配備了兩臺10組雙滴行列式制瓶機,其中一臺是從德國‘海葉公司’進口。我們還計劃對一期工程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再引進兩臺10組雙滴式行列式制瓶機并配備全自動玻璃瓶檢測與包裝生產線。”李文慧說。
記者在廠房一隅看到,數名工人正在整理產品封裝所使用的底部托盤。“我們班組一共三個人,一天要整理三四千個托盤。”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工人張旭東介紹說,為了做到精細化管理,公司調整了搬運整理人員工作制度,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適應市場變化開展技改升級
春節期間是餐飲消費旺季,也是玻璃企業的生產黃金時間,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220余名一線工人放棄休假,全力以赴投入生產。節日期間生產所需的要素保障成為了重中之重,為此嘉陵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專門安排了服務專班,針對企業節日生產開展一對一服務,在要素保障、安全監管、疫情防控等方面全力護航。
“春節期間,我們還主動出擊,幫助企業對接綿陽、廣安等地廠商并訂購了大量的生產原料。接下來,我們將在電力、用工、運輸等方面繼續為通產玻璃提供要素保障,當好企業發展的‘保姆’。”嘉陵區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鄒武說。
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廠長田碧林介紹,對于玻璃瓶包裝而言,當前玻璃瓶輕量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因此,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公司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技改升級。“去年,我們投資了3000余萬元,對生產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升級,目前我們生產出來的玻璃瓶質地更加均勻、色澤通透,產品質量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同行業都處于領先地位。”田碧林說。
“未來玻璃瓶行業的發展潛力很大,這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針對市場前景,田碧林冷靜分析道,南充提出要大力實施制造強市發展戰略,鼓勵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通產華晶玻璃將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在開足馬力加快生產進度的同時,通過優化工藝流程、技術改造提升,打造出集科研、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玻璃制品加工生產線,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更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努力為南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企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