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確企業自身內在需求的數字化,都是花拳繡腿。”12月27日,在城市與企業品牌互動升級峰會暨“品牌佛山”理論研討會上,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玻璃”)董事會秘書羅金昆對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提出了非常獨到的見解。
作為玻璃行業龍頭企業,華興玻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力度和成效一直為人所稱道。以《日用玻璃“智”造:數字化智能化》為主題,羅金昆分享了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經驗與思考。他建議制造企業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與企業的愿景和發展方向相結合,并把數智變革的重點放在人才培養上,因為人才是整個數智變革過程中的靈魂,這樣才能解決轉型最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羅金昆現場分享華興玻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做法與經驗。/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明確企業需求
針對性開展數智轉型
“今年以來,面對重大壓力和困境的制造業企業不在少數。”羅金昆說,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大宗原材料漲價等諸多問題讓不少制造業企業倍感壓力。可華興玻璃在重重壓力之下依然穩健發展。
但哪怕企業沒有近憂,華興玻璃依然在大踏步地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變革、轉型升級。“為什么華興玻璃堅持付出巨大的努力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羅金昆說,這是因為企業發展有需求。
他建議企業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與企業的愿景和發展方向相結合,沒有明確企業自身內在需求的數字化,都是花拳繡腿。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目標要非常明確,必須圍繞降本提質增效和提升服務展開,在轉型升級的同時實現人才團隊的培養。
如果明確了要進行升級,那么行動是關鍵。羅金昆說,華興玻璃從2005年開始進行自動化升級,并在軟件和硬件上不斷加大投入,“如果沒有這10多年來積累的信息化、自動化基礎,現在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如今,華興玻璃正在與西門子合作建設日用容器玻璃領域全球首個數字化燈塔工廠。羅金昆說,企業計劃通過開發支撐系統、應用系統和綜合集成,將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SAP ERP)等有效融合,實施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建設華興玻璃集團運營智能指揮平臺,以達到降本提質增效的目的。
羅金昆介紹,該燈塔工廠建成后,華興玻璃的生產智能化水平將超過95%,勞動生產效率將提高10%,運營成本將降低8%,產品合格率將提高3%。

羅金昆現場分享華興玻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做法與經驗。/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們很深的一個感受是,升級的核心要素依然是人。”羅金昆說,轉型最大的難點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就是打通制造業生產現場和信息技術進行融合的問題。
羅金昆解釋,以生產車間需要智能控制溫度為例,這就需要收集數據。這些數據應該在哪些地方采集?用什么手段來采集?采集的數據如何集成到企業的平臺?由于生產現場不同年代、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設備非常多,這些設備間該如何打通。
如果缺乏“最后一公里”的數據進行支撐,制造業的數智化轉型只能是空中樓閣。
“而要解決這種種問題,都要依靠人才。”羅金昆說,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變革的過程就是人才培育的過程,人才是整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變革過程中的靈魂。只有高素質的數字化、智能化人才才能保證數字化、智能化工序的質量,最后才能保證工廠和產品的質量。
然后再通過算法來檢驗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每一個步驟有沒有到位,以及有沒有真正的效果。
“華興玻璃并不滿足于只做中國玻璃行業的龍頭企業,而是希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扛起民族制造企業轉型的責任與擔當,引領行業發展,并與國外同行在更高、更深的層次上競爭。”羅金昆表示,如果不進行自我革新,我們將可能輸給國外玻璃行業龍頭企業,因而華興玻璃會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條路上不斷探索,也希望上下游企業可以攜手同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