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區始終把工業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持續推進招商引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工業經濟發展的動能不斷集聚,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今天上午,在天津中玻北方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整塊光滑如鏡的玻璃在長長的流水線上緩緩運行,在經過機器切割后,形成規格統一的塊狀,由分布在生產線兩側的機械臂通過“抓取”放置在一起,再由生產線上方的起重機完成統一收儲,整個生產流程高效順暢。

該公司位于我區經濟開發區內,是以浮法玻璃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新材料、新玻璃、新能源產業基地,是目前國際上生產效率最高的浮法玻璃生產線,生產過程采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工藝設備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天津中玻北方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經理張志勇:在全區各部門的幫助下我們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效益。在當前“雙碳”形勢下,為了能夠持續、穩定發展,消除發展瓶頸,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公司正著手擴建鍍膜玻璃生產線一條,預計年產值2.7億元左右,年利稅約1000萬元左右,預計解決當地就業120人左右。

經濟開發區作為我區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已開發18.52平方公里,入駐各類市場主體近300家,初步形成了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兩個主導產業和綠色食品加工一個特色產業,五年累計完成工業產值383億元,三級稅收29億元,區級稅收8.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000多個,就業人數達到1.2萬人。

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趙靜:近年來,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重點承接首都產業外溢,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累計簽約工業制造業項目90余個,落地近40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完成了23家企業轉型升級,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家,注冊專利技術740多項。

近年來,我區立足生態涵養區定位,深入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新材料、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完成55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2.7%;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到24家、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達到6家,同時,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施創新轉型路徑,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企業向“互聯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我區還大力推進“1001工程”,用3年時間投資78億元,建設了一個全新的電網架構,“完成工程總量和工程進度”在全市排名雙靠前,實現了電網跨越式發展,電力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為薊州工業發展帶來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