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扶搖直上的玻璃,這兩天又大幅回調了。截止7月27日收盤,玻璃主力01合約下跌4.7%,跌穿2800整數關口,回吐了前期大部分漲幅。
1、限倉政策威力超預期
今天打壓盤面的直接原因是,工信部要召開平板玻璃價格座談會,消息出來后,導致市場恐慌性拋售。

但我認為這個消息只是個導火索,因為平板玻璃行業又不是第一次召開價格座談會了,大家對于這種信息都習慣了。我認為,真正具有殺傷力的政策是玻璃的限倉政策。
7月23日,鄭商所發布了《關于對玻璃、動力煤期貨部分合約實施交易限額的公告》,規定玻璃的所有合約單日只能開倉1000手。政策出臺當晚,曾導致玻璃開盤大跌,隨后企穩反彈。

事實上,此前市場對這個政策的威力估計不足,所以,市場短期消化后又反彈了。這也為今天的大跌埋下了伏筆。
很多人覺得,這個政策限倉1000手,似乎對普通投資者影響不大,無非對大資金和做日內短線交易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一點制約,但應該不會給盤面帶來太大的沖擊才對。如果是這樣想問題,那就過于簡單化了。
考慮到此前玻璃價格處于相對高位,而且場內持倉量巨大,截止7月23日當天,玻璃09+01合約的持倉量加起來有70萬手。限倉之后,大資金想利用資金優勢短期內推高價格就會變得困難重重。而且,由于場內資金過于龐大,加上價格高位,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獲利盤集中平倉,但又沒有大資金進場接盤,很容易演變成多頭踩踏式平倉下跌。也就是說,出了限倉政策之后,盤面想要增倉上漲比較難,因為大資金進不來,但減倉下跌就很容易,一有風吹草動,流動性不足,獲利盤很容易發生踩踏。
所以,我們看到的情況是,7月27日,在召開平板玻璃價格座談會的消息打壓下,玻璃09+01合約合計減倉85475手,盤面發生了踩踏式減倉下跌。因此,我個人認為,玻璃這一波大的下跌行情,價格座談會只是起到了臨門一腳的作用,而主要原因還是限倉政策的影響。
這個案例也再次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政策的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政策確實是無敵的。
2、玻璃的基本面依然無解
這一波下跌也讓很多堅定的基本面交易者很受傷,如果梳理玻璃的基本面,其實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現貨價格不斷上漲,天天都有玻璃廠漲價的信息發送出來。

根據隆眾資訊的統計口徑,截止7月22日,全國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1822.22萬重箱,在經歷了前期的小幅累庫后,已經連續2周環比庫存下降。

我們再來看一看平板玻璃的產量。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6個月累計生產平板玻璃50717萬重箱,累計產量處于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我之前的文章也分析過,今年對應的是房地產竣工高峰期,雖然平板玻璃行業開足了馬力生產,產量也不斷創新高,但供應依然非常緊張,庫存處于近幾年的最低位,可見下游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好。
而且接下來金九銀十旺季,平板玻璃的需求只會好不會差。
總的來說,玻璃的基本面可以概括為:產能受限,開工率高,需求好,庫存低,現貨供不應求。至少從近月來看,這個基本面很難改變,基本上無解。但期貨盤面卻并不總是交易這個基本面,這讓很多基本面交易者,尤其是重倉交易者非常苦惱。一邊是無解的基本面,一邊是無敵的政策,做期貨交易真的好難!
3、基本面真的管用嗎?
做基本面的人,一般都會有執念,認為自己的邏輯無敵,所以,往往喜歡重倉介入。一旦盤面不按自己的邏輯走,又會質疑基本面是否有用。包括我自己,也經常有這方面的困惑。
事實上,期貨價格是各種因素綜合搏奕的結果。這里面有主要矛盾,有次要矛盾,在不同的階段,可能不同層次的矛盾會起到主導作用,行情也會因此反復震蕩。此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期貨還分為交易預期的階段和交易現實的階段。在交易預期的階段,各種因素的搏奕會比較復雜,包括資金、情緒、政策等等都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內主導行情的走勢,這是我們基本面分析無法解決的問題。
但我認為,不管預期怎么走,到了接近交割月,期貨最終都要交易現實,回歸現貨邏輯。所以,對于基本面交易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看清主要矛盾,認定這個邏輯沒問題。然后就是做好倉位管理,讓行情短期的波動無法把我們洗出局。當然,這并不容易,只有找到無解的矛盾,并對這個邏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最終堅持下來。即便如此,有時候行情還是沒有按我們的預期走,那時候,也不用質疑基本面是否有效,而是要多加反思自己對基本面的理解是否準確。
也許基本面并沒有問題,只是我們對基本面的理解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