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玻璃無論在現貨端還是期貨端都經歷了一輪連續流暢的上漲行情,在5月13日玻璃2109合約達到上市以來最高價格2945元/噸,較年初價格上漲超過70%。國內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問題,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后4次被國務院重要會議提及,發改委、工信部、央行等部門分別就該問題表態。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穩定原材料價格做出要求后,市場情緒受到明顯影響。黑色系首當其沖,螺紋2110合約自6208元/噸一路下跌至4626元/噸,跌幅超過25%。而玻璃2109合約回落至2458元/噸,跌幅約16%,遠小于其他建材。在基本面情況較好的情況下,隨著黑色系集體反彈,我們認為玻璃品種繼續大幅回調的概率不大。
支撐玻璃價格上漲的一大原因是低庫存。今年春節以后玻璃生產企業庫存一直處于較快的去庫速度中,中下游一度出現搶貨現象,截至5月底八省庫存合計926萬重箱,較2020年同期下降79%,較2019年同期下降71%。以主產區河北地區為例,5月13日當周庫存環比下降31.33%,尤其是沙河地區庫存大幅消減,當地廠家庫存一度下降至極低水平。雖然5月28日當周庫存出現環比小幅上漲0.98%,但是庫存水平持續處于歷史低位水平釋放了積極信號,玻璃價格出現大幅下滑的風險較小,價格支撐較為顯著。短期廠家庫存出現累積,可能與前現貨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貿易商加快出庫,兌現利潤,以及受到政策調控影響,貿易商囤貨情緒回落,下游搶購情緒趨于謹慎的原因有關。另外部分地區受到限電影響,下游需求短期受到抑制。
支撐玻璃價格上漲的另一大原因是高利潤下,供應擴張量有限。根據中國玻璃期貨網統計,5月底建筑白玻全國均價上漲至2718元/噸,同比漲幅約90%。以華北部分燃煤生產線為例,盈利情況上漲至1386元/噸,利潤率高達105%。在如此高的生產利潤之下,截至目前,新建生產線兩條,集中在華南地區,產能增量1020萬重箱;冷修復產生產線六條,主要分布在南方,恢復產能2670萬重箱;冷修生產線五條,減少產能1920萬重箱。我們可以發現,北方地區在前幾年去產能取得成效后,產能下降明顯。今年沙河地區原計劃4月末點火復產的長城1200噸日熔量生產線,因為環保問題多次被推遲,受此影響,沙河地區多條冷修完成的生產線點火工作都被延后,且暫無點火計劃,這也是上半年玻璃出貨情況一度出現北方強于南方的原因。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指導下,玻璃作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長期來看產能的擴張速度勢必受到嚴格的管控,產能置換政策必將長期實行。短期來看,玻璃生產線點火后需要約一個月的烤窯時間才能引板生產,預計接下來會有多條生產線點火,以滿足九月份的旺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