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原片價格繼續保持上漲態勢,華南部分廠家上調幅度較大,部分高端貨源價格接近2700元/噸。
作為建筑行業的子行業,玻璃產業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宏觀經濟的變化卻在玻璃價格上體現的較為明顯。3月隨著國內疫苗接種逐步鋪開,國內經濟信心恢復加速,當月PMI上升1.3%,制造業擴張態勢較為明顯。同期,流通領域中平板玻璃的價格由2211.8元/噸上漲為2292.3元/噸,漲幅達3.64%。進入4月后,隨著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狀態,流通領域中平板玻璃價格再次出現上漲,4月末較初上漲81.7元/噸,漲幅為3.56%。(PMI及流通領域平板玻璃價格來源為國統局)
除了宏觀經濟對玻璃產業本身的帶動作用,去年以來企業的低庫存狀態對目前玻璃高價的推力更為顯著。
從供應端來看,目前國內玻璃產線在剔除僵尸產線后共計246條,四月開工率為86.06%,生產情況較為穩定。從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4月中下旬和五一期間已有2條線點火;5月-6月計劃點火生產線有9條;下半年部分企業也有點火計劃。若以上產線如期點火,供需缺口將得到一定補充。但按照窯爐設計,2011-2013年修建產線將進入冷修期,同時供應點火的速度也需觀察,短期供應增量出現較大波動可能性較小,供應端對價格的反制暫時難有。
因此近期玻璃報價走勢上行,需求端推力更加明顯。受2020年疫情及南方氣候狀況影響,目前建筑行業尚有2016-2018年銷售高峰期項目處于竣工階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今年建筑行業的竣工壓力,建筑玻璃用量需求上升較為明顯。因此從去年開始,房地產需求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工程端后續訂單充足,廠家庫存消化情況較好。同時隨著“碳達峰”、“碳中合”目標的提出,節能玻璃前景看好,深加工訂單出現上漲趨勢,加工廠需求增加,進一步拉低了廠家庫存,為玻璃提供了漲價基礎,導致五一前后漲價函接連不斷的狀態。
面對原材料漲價,相對而言大企業可壓縮的利潤空間更大甚至可以對產品漲價,而小企業卻對此為難,因為提價的結果是需求下滑,相當于把市場份額讓給了競爭對手,中小企業不敢接的訂單,有可能都流向頭部企業,頭部企業在上游原材料經銷商面前,更有議價能力,甚至其本身也原片生產商,在這個過程中,中小企業將面臨淘汰壓力。
有分析師表示,“每一次大宗商品巨大波動的時候,都是大廠做大市場份額的時候。”
這一輪原材料漲價,其實是變相推高了行業進入門檻,加速了供應鏈、制造鏈以及產業鏈的份額向龍頭企業快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