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湖北省平板玻璃產量8886萬重量箱,比上年減少165萬重量箱,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在連續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之后,該省平板玻璃“去產能”初戰告捷。
湖北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該省堅持嚴格、嚴肅、嚴厲的原則,層層簽訂責任狀,構建淘汰落后產能的責任體系,用好以獎代補、職工安置等政策,打出了一系列去產能的“組合拳”,全省平板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1266萬重量箱,淘汰平板玻璃生產線18條,涉及企業10家,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給湖北省1100萬重量箱的任務。
去年11月16日,武漢長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一號生產線停產;12月28日,二號生產線停產;今年1月25日,隨著爐窯降溫、停火、停止進料,該公司兩條每天共生產1100噸平板玻璃的生產線永久關停。
2015年5月,沙洋明達玻璃公司的日熔化量120噸格法生產線停產;今年元月,該公司另一條日熔化量200噸的格法生產線淘汰……
據湖北省玻璃行業協會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該省高耗能、高污染的平板玻璃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由2010年占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3%,下降到2015年3.36%;2015年,三峽新材、武漢長利、咸寧南玻、荊州億鈞等4家玻璃骨干企業浮法玻璃產能占全省87%,比“十一五”末提高17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業內人士分析,受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業震蕩調整等因素影響,平板玻璃需求大幅下降,供給過剩矛盾日益突出,產品價格下跌和環保成本增加,平板玻璃行業的洗牌才剛剛開始。湖北省經信委產業處有關人士則表示,今年該省平板玻璃去產能目標定為970萬重量箱,任務十分艱巨。
既要穩中求進又需動真碰硬
湖北省平板玻璃產量首現負增長是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新成果,是深入推進建材行業轉型升級的新現象。湖北省相關部門針對真問題對癥下藥,找到實辦法行穩致遠,方取得了今天的成效,我們為他們點贊。
做改革工作,貴在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將改革成果最大化的釋放。湖北省政府采用“以獎代補”、職工安置等政策,打出了一系列去產能的“組合拳”,既為建材行業的結構性改革營造了穩定的環境,又從側面積極引導了產業走向,實現了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了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了全要素生產率,真正落實了供給側改革“五大政策支柱”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要求。
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既要堅持持久戰,更要打好殲滅戰。要從生產端入手,促進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當前某些地方政府為局部發展,放縱新增、新建生產線,致使化解過剩產能政策始終難以見到成效,嚴重擾亂了市場環境,阻礙了行業發展。湖北省通過強制關停、兼并重組等方式消滅“僵尸企業與僵尸生產線”,有效實現了玻璃行業市場出清,達成了良好的市場預期,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提高了行業集中度。
建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一環,做為產能過剩大戶我們要深化認識、下定決心,動真碰硬地干下去,相信捷報頻傳的一天會更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