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賢義
“我祖籍福建,很早就到香港打工了。1983年,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來深圳橫崗開汽車修理廠,那個時候,橫崗還沒有完全發展,到處都是黃土路和水泥路,企業也不是很多。雖然當時香港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但我覺得來深圳做大事業的機會更大。
轉眼40年過去了,深圳從過去的邊陲小鎮變成現代大都市,發展非常快,變化很大。我們在深圳從一間小玻璃工廠起步,很快布局到全國市場,現在走出國門投資了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外市場。回望發展軌跡,我覺得我們的企業就像深圳的發展步伐一樣,從小到大,但一步步都很穩,很扎實。”
三地創業,落腳深圳

信義玻璃廠
李賢義的家鄉在福建省泉州市。由于家境貧寒,15歲就離開校園開始工作。起初在泉州開拖拉機,到了70年代,想創業做點別的事。于是把車子給了村里的人,然后找親朋好友,湊齊9個人一起組建了福建泉州市子英車隊,車隊當時總共有5部車。
1982年,李賢義跟車隊一起去香港闖蕩。到了香港之后,由于懂車,便創辦了一家小型汽配維修店,開始做汽車零配件的生意,生意慢慢壯大,也變成汽車綜合服務公司。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越過深圳河吹拂到香港,身邊許多老板都過來深圳投資發展,當時香港各方面發展非常好“但于我而言,深圳土地租金較低,加上當時政府發展經濟的各項政策都很好,各方面成本也比香港便宜,更容易創業,所以決心來深圳發展”。

1985年橫崗信義玻璃工地現場
1983年剛來深圳之時,到處都是黃土路、泥濘的羊腸小道和荒涼的山麓田地,企業也不多,那時候的深圳就像一塊原始待開發的土地,充滿了無限可能。
應勢轉型,創業玻璃

信義玻璃舊廠房 來源:網絡
公司最初在橫崗六約牛始埔村,后來搬到了橫崗189工業區,那個工業區里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廠房,有些是原料加工,有些生產產品,但他們共同的特性都是外資企業,有獨資、也有合資,那時候深圳本土的企業尚未崛起,反倒是許多外資港資企業看中了深圳這塊沃土,來這邊興建廠房。
最初信義是做汽車配件、汽車修理,沒有自己的玻璃廠,所以一直都是向中國臺灣和日本購買玻璃,當時深圳一家做汽車玻璃的企業都沒有,轉念一想,為什么我們不做自己的汽車玻璃廠呢,這個想法很快落實了。
1986年開始籌備廠房、買機器,由于當時沒有經驗,都是買臺灣的機器,他們會派人過來教我們技術。后來慢慢發展,我們開始買芬蘭、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機器,機器也逐漸增多了。

信義汽車城
以前我們進口國外的玻璃,現在我們生產的玻璃出口到上百個國家。
李賢義教育基金會成立

對于我來說,從汽修汽配到生產汽車玻璃,完全是進入新的領域,這一路走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李賢義說“值得慶幸的是,在蹣跚前行的時候,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因為深圳迎來“孔雀東南飛”的引智大潮,一批有抱負、富才華的四海人才來到信義玻璃。”

經過二十余載砥礪前行,信義玻璃在擴大深圳基地之余,還在廣東東莞、虎門、江門,安徽蕪湖以及天津等地建起了新基地,并在馬來西亞設廠。信義玻璃的產品也從單一的汽車玻璃延伸到建筑、浮法、光伏等各個領域,并于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成功創辦自己的玻璃王國,李賢義又在公益慈善事業上開始了新的征程。多年來,他發起和建立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和組織,如見義勇為基金會、深圳市社會治安基金會等,其中關注教育事業的慈善基金開展得最早。

2003年李賢義教育基金會獎教獎學頒獎大會
李賢義說:我年輕時由于生活所迫,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因此我很希望能幫助其他人完成學業,也希望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
早在1993年,李賢義就主動向龍崗區橫崗鎮政府提出成立教育基金會的想法。當時,李賢義捐資800萬元,建起了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和宿舍,房租收入自動匯入基金會,專項用于獎教獎學。二十七年來累計獎勵師生達29700多人次,獎教獎學金額達3235多萬元,資助特困生1820人。

隨著企業的壯大,李賢義又捐資成立了龍崗區李賢義教育基金會;見義勇為基金會,志愿夢想公益金等機構。

此外,李賢義還參與建設了一批公益市政項目。出資1.38億元全額捐建賢義外國語學校,學校蓋好無償捐給了政府。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坐落于龍崗區布吉街道金稻田片區,因為當時那個片區許多人住,卻沒有學校,我想讓大家都有學上。后來還捐資建了龍崗區科技城外國語學校。

今年初,信義集團李賢義先生給龍崗區委、區政府捐贈的善款500萬元,專項用于龍崗區的疫情防控工作。5月,信義集團(玻璃)有限公司捐助50萬元善款用于橫崗街道對口幫扶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龍廷鄉斗宴村專項資金。
李賢義先生:
做善事能帶給我愉悅的心情,也使我常懷感恩之心,謹記回報社會。我當了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我想既然參加了,就要做好自己的職責。平時大家有一些什么樣的問題,我就會讓我秘書記錄下來,在開會的時候提出來。我的提案已經連續多屆獲得全國政協五年評一次的優秀提案獎。
回顧過去,秉承著勤勞誠信、愛護員工、不賭博、多做善事的這些信念,信義發展得越來越好,而深圳也一躍從當年的邊陲小鎮變成了大都市,信義集團可以說是隨著深圳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很感恩深圳這座城市,很感恩改革開放政策、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
深圳的人來自五湖四海,這座城市真誠包容著每一個人,在深圳走過這三十幾年,不得不說,我真的挺喜歡深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