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拓展‘一片玻璃’的邊界,由‘產品供應商’向‘為客戶提供汽車玻璃解決方案’轉型,滿足客戶需求,就是從供給方面持續改進創新的理念。”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說。
從產品供應到個性化定制搭上“工業4.0”之風
向先進制造模式轉型,通過在信息和制造層面實施整合,福耀集團將探索并形成一套集研發設計、市場營銷、供應協同、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經營管理于一體的“大數據”應用平臺,最終實現社會、企業、客戶、員工、供應商共進、共創、共贏的局面。這是福耀集團打出的升級“重拳”。
新春伊始,走進福耀集團總部,可見這里各個樓層的會議室和培訓教室座無虛席,ERP、MES等信息化項目正穩步推進。同一時間,工廠正在研究生產布局和作業流程,實施結合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改造與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這一改造,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實現人、機、物互聯,最終建成生產數據在線采集、實時反饋、自我管理的智慧工廠。
2015年,福耀集團通過在銷售、經營、研發、管控、生產等各層面,搭建數字化的鏈接通道,實現定制化產品、自動化制造、智能化運營的福耀模式,打造中國制造業的工業4.0范本。
實際上,福耀集團目前結合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的生產工廠已經走在全球同行業前列。“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生產方式,為福耀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一個年產數百萬套汽車玻璃車間為例,高度柔性的生產方式可以在同一條產線上實現數十種不同汽車玻璃的生產,普通復雜度的玻璃品類切換通常只需1小時,一個車間一年可以生產上萬種不同的汽車玻璃;從下訂單開始,客戶定購2千片汽車玻璃最快僅需1天時間即可完成。換言之,當汽車品牌為車主進行個性化定制時,福耀作為品牌供應商,亦有充分的信心去滿足個性化需求。
剛剛過去的2015年底,福布斯公布了“新制造先鋒”榜單,推選14位代表和引領中國未來制造力量的商業人物,曹德旺是唯一獲評的汽車和零部件行業代表。
緊抓客戶導向智能產品闊步國際市場
鍍膜前擋玻璃在阻隔99%的紫外線、48%的紅外線的同時,其金屬膜層還可以作為加熱介質,在雨雪天氣快速為玻璃去冰除霧,行車中保持清晰的視野,節能環保持久耐用,這項技術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壟斷……
近幾年,福耀集團技術創新成果倍出,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玻璃彎曲成型鋼化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新型夾層壓制成型技術及新型鍍膜功能化、表面功能化、光電功能化技術等領先國際水平。集團70%以上的機械加工設備實現自主研發生產,且基本達到國際先進裝備水平。
這些自主生產的設備填補了一系列國內空白,解決了批量、成本、光學等矛盾,實現汽車玻璃規模化生產及出口業務的快速增長。
福耀是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卡特彼勒等美國品牌的全球優秀供應商。實際上,福耀的腳步沒有停歇,其又開始了新一輪“走出去”新布局。
2011年,福耀集團投資兩億美金在俄羅斯卡盧加州建設了第一個海外工廠,隨即,2014年又啟動美國項目,總投資達6億美金,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美的最大投資。
美國項目包括汽車玻璃和浮法玻璃兩個重點項目。美國汽車玻璃項目工廠建成后將形成450萬套汽車玻璃+400萬片汽車配件的生產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廠房。
浮法玻璃項目屆時可生產滿足汽車玻璃要求的各種厚度及顏色的浮法玻璃,年產量可望達到28萬噸。
在美國投資建廠,是福耀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實際上,早在1995年福耀就進軍了美國市場,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消費市場和生產國,在福耀的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福耀在繼續完成美國項目二期建設的同時,還將在德國建立包邊工廠。全球制造基地,聯動位于福建、上海、美國、德國的全球四大設計中心,福耀集團將實現全球客戶需求與供應的互聯互通,為全球汽車廠商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