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頭條號@海納百聞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玻璃城”在哪里?》的文章,原文如下:

河北省沙河市玻璃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是全國主要的玻璃集散基地,全行業年產值500億元,已成為全國現貨、期貨、大宗商品三大市場定價中心。當地有各類玻璃深加工企業600余家,年消化玻璃原片7500萬重量箱,玻璃深加工率達40%以上,可生產1000余種玻璃深加工產品。去年,經全國質量認證中心評定,“沙河玻璃”繼續上榜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品牌價值攀升至154.71億元。今年一季度,沙河市玻璃產業完成增加值25.4億元,營業收入110億元,上繳稅金3.07億元,實現利潤8.14億元。
沙河市玻璃產業發達,但也面臨著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作為工信部“玻璃產業壓減產能、提質增效轉型發展”試點和省智慧產業集群試點,沙河市按照扶優汰劣、扶大壓小的原則,自“十一五”以來共淘汰落后產能超過1億重量箱,生產企業從176家銳減到12家。目前在產生產線37條,總產能已降到1.6億重量箱,在全國平板玻璃總量中的占比不到20%。
沙河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大力發展玻璃期貨貿易,沙河玻璃企業注冊的倉單量占全國的75%,交割量全國更大。從2015年6月份起,全國玻璃期貨基準價區由張家港成功調整到沙河,沙河成為全國玻璃現貨、期貨、大宗商品三大市場定價中心。
以產業為基礎,沙河市還通過舉辦會展展示、研討交流、行業盛會等活動,激發新動能,提升影響力。沙河市自2014年開始每年舉辦兩期中國沙河玻璃交易博覽會,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的創新能力,拓展了產品的銷售渠道。該市將重點推進與國家級玻璃協會聯合舉辦“全國建筑玻璃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建材行業聯合大會”等行業盛會,全力打造創新產品發布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引領全國乃至世界玻璃產業潮流,占領行業發展高地。
上述文章引起了網友的熱評,然而與文章中沙河產業轉型升級欣欣向榮的描述不同的是,網友的評論闡述了沙河玻璃產業現實中的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