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企業應盡快適應“分級管控”。——中國建材總院教授級高工何捷解讀《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
生態環境部近日下發《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以績效分級管控為重點,并結合配套文件《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要求,對包括平板玻璃在內的重點行業采取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
該《技術指南》中關于玻璃行業的部分,通過窯爐用燃料種類、污染治理技術、無組織管控、監測監控水平、排放限值、運輸方式等差異化指標,將玻璃行業企業分為A、B、C三級,實行分級管控。
其中,A級企業要求全部使用天然氣、全電、管道煤制氣,B級企業含煤制氣,使用除A級和B級企業規定以外燃料的企業將被列為C級;A級企業要求取消煙氣旁路,且平板玻璃企業有備用治理措施,B級企業允許保留煙氣旁路,但要有備用治理措施;A級企業顆粒物、SO2、NOx排放濃度要能穩定控制在10mg/m3、50mg/m3、200mg/m3以內。
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達到超低排放(顆粒物、SO2、NOx排放限值分別為10mg/m3、50mg/m3、200mg/m3)的A類玻璃制造企業,不再對其采取限產、停產等減排措施;B類企業在黃色及以上預警期間限產20%,按生產線怠速計,紅色預警期間減少50%車輛運輸;C類企業在黃色及以上預警期間,按前一年中日生產最低負荷運行,自啟動預警日當天起計,禁止使用國四及以下重型載貨車輛(含燃氣)進行物料運輸。
相較于此前生態環境部下發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的《技術指南》有所改動,C類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由原來的停產改為限產。此外,《技術指南》保留了取消煙氣旁路的措施,A類企業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仍舊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一致。
針對此前在征求意見期間,行業內企業在《技術指南》的分級差異化指標、超低排放限值等方面存在的爭議,以及指標制定的考量因素等,記者采訪了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何捷,請她對這些問題作出解讀。
C級企業由停產改為限產
此前的征求意見稿規定,C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停產,正式發布的《技術指南》將C級企業的停產改為限產。這意味著大多數使用重油、煤焦油、石油焦、燃煤等燃料的C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將逃脫停產的“厄運”。在得知這一改動后,許多企業表示了贊同,認為這是很貼近實際的處理方法。
“將C類玻璃企業從停產改為限產,也是考慮到玻璃窯爐生產不可間斷的特殊性,玻璃窯爐頻繁停產是不能實現的。”何捷解釋說,“考慮到玻璃窯爐窯齡比較長,溫度較高,如果停產的話,玻璃熔液凝固,窯爐受到損壞,企業損失太大。”
據介紹,對于C級企業,最初的考慮措施是停產保窯,即允許用一部分熱量把窯的溫度保住。但由于停產保窯降低的排放量不大,能耗降低也不多,意義不大,因此最終還是采取限產的措施,相對而言更合理,企業也更能接受。
此外,作為對企業分級的一項重要指標,使用除天然氣、全電、管道煤制氣、煤制氣以外燃料的企業,將被列為C級,未來也將會受到更加嚴苛的對待。對于為何考慮將燃料作為一項分級的重要指標,何捷告訴記者,污染物治理必須同時兼顧考慮燃料端和排放端。
“必須從輸入端進行控制,因為如果企業使用清潔的燃料,污染物的產生濃度就會比較低,末端的治理才能跟得上,這樣才能實現更低的排放值。”她進一步解釋,因為末端治理存在極限,也要考慮治理成本,如果單純從末端治理,將很難實現優良的治理水平。“并且從現在的趨勢來看,特別是重點地區,環境容量是不夠的,要實現越來越低的排放限值,單從末端治理肯定是達不到的。”
此外,何捷認為,未來環保對燃料端的控制將逐步加嚴,鼓勵企業使用更清潔的燃料,像高硫石油焦之類污染排放量大的燃料將取消。“隨著我們國家清潔燃料供給越來越充足,高污染燃料的替代品肯定會越來越多,燃料的清潔化也將逐步實現。”
未來將對煙氣脫硝環節的氨逃逸作出規定
此前,在《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下發期間,曾有企業提出,A類企業NOx超低排放限值制定過于苛刻。而正式下發的《技術指南》仍舊保留了這一超低排放限值。
針對企業提出的超低排放指標過于苛刻的問題,何捷回應說:“A級指標,不應該是一個輕易能達到的指標。”她告訴記者,制定指標時就考慮到,在數量上,A級企業在行業內應該是少數,因為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期間,尤其是在橙色及紅色預警期間,糟糕的大氣環境要求大部分企業都必須進行減排。
據何捷介紹,在確定超低排放限值之前,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對企業進行調研,并參考了一些玻璃企業污染物排放的在線監控數據,以及國家平臺上的監控數據,目前的A類企業超低排放指標也是一些企業能夠達到的。
但她也坦承,現在有一些企業雖然能達到NOx為200mg/m3的超低排放指標,但卻也因此在煙氣脫硝環節發生大量氨逃逸,造成二次污染。
“我們不建議企業盲目追求A類企業超低排放標準。”何捷告訴記者,關于氨逃逸的指標目前控制得不嚴,對這方面還沒有什么具體要求,但未來可能會增加這方面的要求。而增加這方面的要求以后,NOx超低排放指標就不太容易達到了。“到時候企業就需要對生產線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和治理,包括整個工藝過程的減排,并與末端減排治理配合到一起,才有可能實現超低排放。”
據介紹,河北省針對玻璃行業超低排放的地方標準正在制定中,將對氨逃逸指標作出明確的要求。“企業盲目地追求超低排放指標,地方政府盲目地去驗收這些項目,未來還是會出現問題的。”何捷表示。
那么,在比較合理的氨逃逸的指標之下,當前是否有合理的技術能夠實現A級企業超低排放的標準呢?何捷告訴記者,由于環保的指標越來越嚴,國內有一些生產線正在上馬一些更加高效的環保設備和技術,包括從國外引進的新技術,但是由于剛開始使用,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經濟性還有待觀察。
沒有監控的煙氣旁路絕不允許存在
根據《技術指南》,A級企業被要求取消煙氣旁路,且平板玻璃企業有備用治理措施;B級企業雖然允許保留煙氣旁路,但要有備用治理措施。對此,一些企業此前認為,取消煙氣旁路后,一旦出現停電等意外情況,將會產生災難性后果,因此取消煙氣旁路不可取。
“旁路煙囪肯定是不允許存在的。”何捷對此回應道,之所以存在取消煙氣旁路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是因為企業的預防措施不夠,操作不夠安全。“如果企業有備用設施,是可以把旁路引到備用設施的。”
“除非煙氣旁路是在監控之下,否則偷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何捷告訴記者,企業有煙氣旁路,很容易引起環保方面的詬病。她認為,煙氣旁路就像一根直排的煙囪,但如果能將它匯入玻璃窯爐的監測平臺之下,在目前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管怎么做,都要確保煙氣旁路在同一個排放口的監控平臺之下,單設一根煙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評論:
是挑戰,更是機遇
生態環境部日前正式下發《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在重污染應急期間,對環??冃讲煌钠髽I進行分類施策。其中,達到超低排放的A類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不需要采取限產或停產等減排措施。
自2015年燃煤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以來,減少污染物排放所取得的環境效益是非常明顯的,大氣環境狀況持續改善。隨著大氣治理攻堅的深入,要實現科學減排、精準減排,借鑒電力領域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成熟技術和成功經驗,繼續將超低排放改造擴大到非電領域,尤其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工業領域,已經成為國家深入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今年5月份,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就將超低排放的“戰火”全面燒到鋼鐵行業。
由此來看,隨著大氣污染治理的深入,以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如何應對超低排放,將成為玻璃企業,尤其是重點區域內玻璃企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不可避免的挑戰。
環保高壓下,企業負重前行
之所以說是挑戰,是因為要達到超低排放要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環保成本。比如說,對現有環保設施進行完善與提升的技術改造,需要進一步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環保運行物料等用量大幅度上升,增大了企業環保運行成本;排放指標的降低,對企業環保研發、操作、管理的人員要求更高,增大了企業的環保管理成本;為達到環保設備在超低排放下穩定運行的更高要求,企業需配備完善的環保備用系統,確保原環保系統檢修過程中,煙氣仍可繼續處理、達標排放,這需要企業增加環保備用設施的投入;等等。
然而,隨著經濟運行下行,玻璃行業整體運行處于微利狀態,企業承受著高昂的環保設備投入與設備運維費用所帶來的沉重負擔。
據了解,位于河北沙河市的河北鑫利玻璃有限公司,目前雖然已經能夠實現超低排放指標下的穩定運行,但企業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自2013年以來,該公司為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脫硫、脫硝、除塵、余熱發電一體化工程等環保治理設施,累計投入的環保資金高達3億元。期間,為了達到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該公司幾乎每年都要對治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為達到穩定超標排放,目前企業每月的環保設施運維費用就達到330萬元左右。
在環保高壓下,企業負重前行。為此,有人抱怨,企業實現超低排放的受益目前還不能覆蓋企業為此的投入。然而,企業僅僅比較環保投入成本和由此獲得的經濟效益,在某種程度上也比較狹隘。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要看到這一措施背后的社會效益和為企業長遠發展所爭取到的有利空間。
變“挑戰”為“機遇”
相較于火電行業和鋼鐵行業正在全面推進的超低排放改造,從整個玻璃行業來看,“免除達到超低排放的A類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期間的停限產”更像是一種導向性措施。
作為一種引導的措施,超低排放是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針對玻璃行業企業目前水平參差不齊,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通過環保分級,對企業進行差異化施策,有助于淘汰落后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玻璃行業高質量發展。
這與此前生態環境部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所說的“設立標桿企業,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提升,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公平競爭環境,促進重點行業高質量發展”相符合。
對于企業來說,在環保加緊的趨勢下,要想為企業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實現超低排放將是一個必選項,而早一步未雨綢繆,也許能變挑戰為機遇,為未來發展贏得先機。
通過從已經推行超低排放的行業和地區來看,對達到超低排放的企業普遍都給予了優惠的政策。據報道,為提升鋼鐵、焦化、燃煤電廠等三大重點行業企業的自理水平,河北省全域開展三大行業污染防治設施提標改造,對實施提標改造的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從稅收政策、融資政策,以及排污權交易、綠色環保調度等方面制定了支持舉措,在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豁免權。
據了解,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就有3家浮法玻璃分公司實現了當地環保部門制定的超低排放標準,環保稅減半征收。
當然,怎么看待超低排放,將它視為挑戰,或是機遇,不僅反映了企業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決定企業在應對這一問題時,是主動應對,還是被動接受。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已經表示,未來將加大環境治理經費投入,采用煙氣治理新工藝和新技術,對老舊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治理設施的運行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步實現超低排放要求。
大浪淘沙始見金,在環保的“大浪”過后,那些最終克服壓力與困難的企業,將留下來,享受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