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沙河本地銷售的特殊性,原片生產企業降價調整是為了削減自身庫存,提高產銷率;而經銷商降價則是為了出庫達到任務額獲得返點利潤。而深加工企業由于是自產自銷則表現更為直接。
進入2016年1月以來,沙河市場整體走勢繼續下行,生產企業產銷狀況沒有明顯的改善,價格均有幅度調整且偏大,累計達到1元/平方米左右。并且部分小型廠家的部分品種價格降幅更大,以增加競爭能力。當前沙河市場呈現的降價態度是,以一個質量最優規格最全的生產企業為代表,一旦該企業有絲毫調整價格的風聲,其他企業便全力戒備、伺機而動。這一點在降價過程中體現的更直接,因為往往跟優質產品競爭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價格。
臨近春節,當前的沙河玻璃就進入一種年度企業價格大混戰的狀態,當前價格調整一呼百應,而且勢頭不減,即便當前與去年同期價格已相差無幾,但幅度仍無明顯收縮。大部分深加工企業基本上到本月中旬左右結束,屆時價格或進入相對穩定的局面迎接春節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整個一季度將呈現整體弱勢的格局。
而對于企業如何降低價格戰帶來的損耗?這就需要一個平衡點,當前玻璃行業暴利的幻夢已經完全打破,也就意味著行業將有重生的可能,不斷要求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依靠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來實現短暫的業績好轉。真正有效的方式是靠創新突圍,而這需要遠見、勇氣、專注和耐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必須經歷低級的價格戰從而進入轉型的陣痛事實來實現真正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