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信義玻璃”或“集團”)(股份代號:00868)近日公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為止6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
回顧期內,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為經濟發展帶來不明朗因素,影響全球營商氣氛。然而,信義玻璃仍能保持于玻璃行業龍頭地位。
營業額下跌3.8%至7449.9百萬港元(2018年上半年:7747.8百萬港元)。毛利則錄得2688.9百萬港元(2018年上半年:2917.9百萬港元),毛利率為36.1%(2018年上半年:37.7%)。
純利上升5.8%至2124.8百萬港元,純利率為28.5%(2018年上半年:25.9%)。每股基本盈利為53.1港仙(2018年上半年:50.0港仙)。
集團秉持高派息率政策以回饋股東支持,董事會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18年上半年:25.0港仙),派息比率為47.1%。
業務回顧
浮法玻璃
價格自五月開始回升,下半年保持審慎樂觀。
浮法玻璃價格于上半年處于較弱區間,使浮法玻璃業務表現受到影響。回顧期內,浮法玻璃的營業額下跌,錄得3528.4百萬港元;毛利為986.8百萬港元,毛利率為28.0%。國內浮法玻璃價格從五月份的低谷開始回升,集團對下半年走勢持審慎樂觀看法。
另外,集團積極開拓不同地區的市場,配合產能擴張、多元產品組合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加上信義玻璃的龍頭優勢,集團定能更好把握行業回暖帶來機遇。
汽車玻璃
積極把握市場新機遇,繼續保持穩定的銷售增長及可觀的毛利率
信義玻璃的汽車玻璃業務一直實施靈活、積極的營銷策略,在提升產品組合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海外客戶市場,以維持其汽車玻璃產品銷售量。
2019年上半年,集團繼續保持其在汽車玻璃替換市場的最大出口商地位,營業額穩步上升4.2%至2204.3百萬港元,毛利上升6.5%至1012.4百萬港元,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44.9%升至45.9%。
集團積極擴展北美洲以外的海外市場,可減輕出口業務受到關稅波動之影響,有利業務長遠健康發展。
建筑玻璃
憑借規模效應與適當經營策略,建筑玻璃取得盈利增長
集團憑借其規模效應與遍布全國的市場覆蓋率,以及針對低輻射節能建筑玻璃業務拓展以迎合國家環保發展方向的策略,促使集團于上半年所錄得的營業額上升15.0%至1717.2百萬港元;毛利上升18.5%至689.7百萬港元,毛利率上升至40.2%。該集團深信,隨著更高的節能雙層和三層玻璃采用率的情況下,低輻射節能建筑玻璃行業會實現穩定增長。
市場透析
大中華區依然是集團的最大市場,該區的營業額為4897.5百萬港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65.7%。至于海外市場方面,整體營業額上升17.2%至2552.4百萬港元;其中歐洲及北美洲的營業額分別上升13.2%和9.2%至289.6百萬港元和888.0百萬港元,兩個地區共占總營業額的15.8%。
展望
面對著外來不明朗經濟因素及行業內激烈的競爭,信義玻璃仍然能夠站穩陣腳,實在是有賴集團穩健且具前瞻性的全球經營策略。
展望未來,集團會繼續積極深化多元化和差異化產品組合之經營策略,如擴展高附加值的產品組合如特色玻璃等。差異化產品于2019年上半年已占浮法玻璃產品銷售35%以上。集團未來會繼續相關策略以提高產品整體毛利率。
在產能擴張方面,集團新增生產線的建設進度良好:廣西北海一條日熔量1100噸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計劃于2019年第四季投產,余下3條生產線計劃于2020年陸續投產,全部投產后,日熔量將達3200噸;而集團于江蘇張家港亦增設兩條生產線,日熔量共1500噸,預計于2020年上半年投產。
此外,集團亦將在廣西北海分期建設年產量400萬片汽車前擋夾層玻璃的生產線。另一方面,集團正積極擴展和完善產能布局,已訂購的4條低輻射節能建筑玻璃生產線有望于2020年底前增加Low-E建筑玻璃產能超過30%。
信義玻璃主席李賢義總結,隨著新生產線規劃有序地落成投產,相信將有助提高生產效率,取得更多市場分額以帶動整體盈利。信義玻璃生產基地擁有戰略性位置優勢,規模效應帶動經濟效益,加上其垂直整合的布局和全球化發展策略,管理層對集團的業務發展前景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