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縣出產的精美玻璃器皿。新華社記者許雄攝
歷史上,“萬里茶道”讓晉商揚名中外;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晉商后人再次走出國門,尋找新商機。
山西省商務廳數據顯示,2018年,山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6.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同比增長達10倍。
祁縣地處山西中部,是晉商發源地之一。過去,這里以人工吹制的玻璃煤油燈具、玻璃馬燈罩、“琉璃咯嘣”等聞名。現在該地已轉型成為中國重要的玻璃器皿產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祁縣出產的精美玻璃制品。新華社記者許雄攝
“祁縣企業出口占據中國玻璃器皿出口重要份額,這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客商的目的地。”祁縣玻璃器皿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胡曉峰說。
在祁縣出口規模較大的紅海玻璃有限公司,色彩斑斕的各式果碗、糖罐等,都是中東地區消費者常用的玻璃制品。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款造型獨特的玻璃水煙壺。這是眾多出口產品中的“明星產品”,不久前,中東客商剛來考察過,十分喜愛。
“我們主要面向中東市場,生產在中東地區適銷對路的商品。”公司負責人李建生說。

祁縣出產的玻璃盤。新華社記者許雄攝
近幾年,祁縣玻璃企業曾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展。隨著祁縣玻璃制品在中東地區知名度上升,很多中東客商不遠萬里,奔赴祁縣參觀、考察和下訂單。
“反過來也刺激了祁縣玻璃制品企業研發、生產更加優質、更符合中東地區人民使用習慣的產品。”李建生說。

祁縣當地企業供應中東市場的玻璃器皿。新華社記者許雄攝
與祁縣毗鄰的平遙縣,也是有名的晉商發源地。今年,平遙與俄羅斯恰克圖市結為友好城市,并首次實現互訪。
來自山西各地的晉商后人,正乘“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醞釀著各自的生意經。

從山西開出的第100列中歐中亞班列。中鼎物流園供圖
山西商人邵淑紅在俄羅斯經營木材生意。在俄羅斯的伐木場收獲木材之后,邵淑紅的公司會將一部分原木在當地進行粗加工,另一部分直接通過中歐班列運回山西。雖然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木材銷路很好,價格也不錯。
目前,邵淑紅的公司已經在俄羅斯布局了2條鐵路專用線,專門運輸木材。下一步她還打算在俄羅斯投資建立木材精加工廠。
近年開通的中歐中亞班列,正在助力山西商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貿往來。

山西開行的第100列中歐中亞班列。中鼎物流園供圖
鐵路部門數據顯示,山西中歐中亞班列在2017年開通,當時全年僅開行10列,截至目前,今年已開行40列,預計全年開行數量或接近100列。
“目前山西已經開辟赴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方向的中歐中亞班列,并且回程貨物越來越多。”山西晉歐物流有限公司經理何國棟說。
目前山西開行的中歐中亞班列中,回程車次已經占到總車次的37%,且還在不斷增長。通過中歐中亞班列,山西的不銹鋼、重型機械等商品大量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木漿、木材、棉紗、電解銅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品也不斷進入山西市場。
胡曉峰等人表示,希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能有更多山西企業走出國門,到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展、擴大知名度,保持和拓展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