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6月18日,今年成都優良天數達132天,優良率78.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在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的持續推動下,成都半年優良天數已和2013年全年優良天數持平!
看數據
超額完成管控目標
“2019年1—5月我市優良天數121天,優良天數率80.1%,同比增加27天,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80、50微克/立方米,分別下降幅度為14.0%、13.8%,超額完成省上下達我市1—5月常態化管控目標。”市大氣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6月18日,優良天數132天,優良率78.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6、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12.7%。
看舉措
“650”工程持續推進
成都治氣工作捷報頻頻,得益于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的實施推動和全社會的努力。就“650”工程推進情況,該負責人介紹——
壓減燃煤方面,我市積極推進糧食烘干和加工企業燃煤清潔能源替代,已改造、淘汰糧食烘干設備燃煤設施26套;持續推進燃煤鍋爐“清零”工作,剩余3臺大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正加快推進;
治污減排方面,持續開展夏季臭氧防控,印發并組織實施《成都市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
控車減油方面,全面實施施工現場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標志管理制度,已核發標志35817張,對1425個工地進行了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
清潔降塵方面,強化工地揚塵管控,持續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全市3051個在建工地,除臨時性、小型工地外,1966個工地已全覆蓋安裝智慧工地相應設備;
綜合執法方面,生態環境部門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74件,處罰金額3209.15萬元;住建部門對224家違規施工企業、119家監理企業實施信用扣分1348起;城管部門查處違規工地384個,違規運渣車7052臺;公安部門查處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4.5萬余件。
科技治霾方面,完成省內首個工業用戶以電代氣示范項目;大力推廣“多尺度噴霧(淋)除霾技術”應用,新增成都自然博物館應用項目,安裝多尺度噴霧(淋)除霾設備4臺;持續開展PM2.5、VOCs源解析,試點開展臭氧源解析,開展VOCs走航4次,覆蓋成都市11個重點工業園區,發現問題企業10家。
臭氧污染形勢嚴峻
啟動夏季臭氧防控措施
受階段性高溫、強輻射氣象條件影響,成都已經出現16天的臭氧污染,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6月臭氧污染7天,同比增加4天。據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和氣象部門的聯合會商結果顯示,6月底到7月上旬有一次較長的臭氧污染過程,形成區域污染的可能性極大。
如何守護“藍天幸福感”?
目前成都已經啟動了多項夏季臭氧防控措施,對重點時段臭氧生成前體物VOCs、NOx污染管控,合理制定和實施分類管控策略。
同時,嚴格落實涉氣企業夏季錯峰生產,實施綠色調度,拉法基、亞東、蘭豐3家水泥企業錯峰生產,計劃6月至8月平均每條生產線停產不得少于30天,南玻、臺玻、明達3家平板玻璃企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明達、南玻全線在日產量基礎上每日減產不低于10%。
同時,“大春”秸稈禁燒將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并持續開展秸稈禁燒無人機巡查工作,人工巡查和無人機巡查有機結合,完善“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體巡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