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超過500億平方米,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城鎮節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積的比例僅為23.1%。就北京地區來看,以房屋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為例,外墻的傳熱系數是1.2,外窗3.5,屋面是0.7。而跟北京同處一個氣候帶的柏林,外墻是0.5,外窗是1.5,屋面是0.22;日本的北海道外墻是0.4,外窗是2.3,屋面是0.23;美國紐約,外墻是0.4,外窗是2.0,屋面是0.19,這意味著同樣條件下,我國房屋散失熱量的速度比國外建筑快得多,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無論是資源、環境的現實壓力,還是群眾對居住環境舒適度的迫切要求,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勢在必行。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是針對建筑中的圍護結構(建筑外墻、門窗等)、空調、采暖、通風、照明、供配電以及熱水供應等能耗系統進行的節能綜合改造。
日前,住建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具體目標: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區及建筑門窗等關鍵部位建筑節能標準達到或接近國際現階段先進水平。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過40%。
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億平方米,全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筑中節能建筑所占比例超過60%。城鎮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6%。經濟發達地區及重點發展區域農村建筑節能取得突破,采用節能措施比例超過10%。

我國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已經運行多年,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也存在宣傳不夠,民眾缺乏對節能改造的支持和配合;城鄉不平衡;改造量大,資金需求量大;缺乏有效的財政、稅收等經濟激勵措施;部分居民無力承擔改造資金;預期收益大于投入造成居民改造意愿不強烈;缺乏成熟的改造技術等諸多問題和困難,需要政府和社會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嘗試,尋找更為合適的節能改造的創新之路。
我國既有建筑數量巨大,改造工程惠及從規劃設計到物業管理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節能改造是大勢所趨,在國家相關鼓勵政策支持下,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面對這塊巨大的“金礦”,相關企業,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