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為什么會起霧?
說起車窗起霧的原因,很多人會說是“內熱外冷溫差大”造成的,這個說法對,但小編還百度出更專業的說法,車窗起霧宏觀上講的水蒸氣液化,而微觀上就是跟飽和氣壓有關了。外界溫度較高,水蒸氣飽和氣壓大,玻璃溫度低,在玻璃附近水汽的飽和氣壓降低,當溫差足夠大,飽和氣壓足夠低時,水就液化了。越靠近玻璃水的飽和氣壓越低,水越容易液化。
空氣中的水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律運動。當沒有溫差時,水分子不停打到玻璃上,又不停從玻璃上飛出來。因為溫度越低運動速率越慢,所以水分子從熱的空氣打到冷的玻璃上后,運動變慢,不能及時飛出來,而外面的水分子還在不停地往玻璃上打,所以玻璃上的水越來越多,終于聚集成小水珠了。
是不是太專業了,那簡單點說,起霧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濕度過高,一個是溫度過低,兩者缺一不可。知道了原理,那怎么樣才能避免車窗起霧呢?
車內起霧怎么辦?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外面一有霧產生,車內也容易跟著起霧。此外,天氣轉冷,車內外溫差大,車內也容易起霧。車內起霧嚴重影響視線也會給行車安全帶來影響。那該怎么對付車內起霧的情況呢?
用干布或紙巾擦
用干布或紙巾擦拭玻璃算是最原始的方法了。這種場面想必不少人也見過:司機們常備一塊毛巾,趁著紅燈停車時就使勁擦玻璃。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比較費勁,擦拭過后玻璃上還會留下痕跡,而且很快又會起霧。假如一邊開車一邊擦還容易導致事故。
洗潔精配合干布擦
汽配城、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除霧劑賣,只要把它噴涂到汽車玻璃內表面,并擦拭干凈,在清除玻璃污垢的同時,還還可形成保護膜,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結而形成的霧層。其實,這種除霧劑也可以自制。拿廚房用的洗潔精兌水(1∶6左右),用海綿均勻涂抹于車內玻璃上,等干了后用干布擦干凈,不要留痕跡即可。有車友試用后,說效果不錯而且可持續半個月。一家4S店的售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方法有可行性,因為洗潔精中含表面活性劑,它可改變水的表面張力,使霧滴迅速凝結成大水滴,能起到防霧效果。不過,這個屬于預防性措施,必須事先處理,如果等到發現起霧再來弄,就已經來不及了。
利用空調系統
對于大部分車主來說,使用空調系統除霧是最為普遍的。現在市面上基本所有的汽車前擋風玻璃下,都有空調出風口,只需將空調選至相應檔位就可利用空調吹出的風除霧。但用冷風還是暖風呢?冷暖風各有優缺點,如果你著急上路可以用冷風應急。但是大冬天的,冷風吹著實在不好受,所以大多數情況還是建議使用暖風。用熱風吹玻璃的效果是好于用冷風吹的。但由于剛啟動時,水溫很低,要經過一段時間空調才能吹出熱風,所以時間上要長于用冷風吹。剛開始時,車內的霧氣會變得更大,這是因為內外溫差更大了,等熱風將車內的水分烘干后,霧氣就會消失。如果使用此方法,最好在行駛前使用暖風除霧,等待霧氣完全消失再上路。
打開車窗吹冷風
如果發現車內霧氣不大的話,可以將兩側的車窗打開一條縫隙,這樣車內外空氣形成對流,溫差也會減小,霧氣就會慢慢消失。這種方法的原理和開空調冷風是一樣的,但不增加油耗。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霧氣,更能提升車內空氣質量,避免空氣不流通等引起的身體不適。配置天窗的車型,還可以打開天窗,利用負壓換氣原理,依靠汽車行駛時氣流在車頂快速流動形成車內的負壓,將車內的熱空氣抽出同時也起到了通風換氣的作用。不過,雨雪天氣、高速路、霧氣較大時不適用此方法,而且大冬天的吹著冷風也實在有些受罪。而且關閉車窗后,霧氣有可能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