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心村的玻璃“致富球”
“能在家門口掙錢,真好!閑暇時間搞事,能賺錢又能顧家。”江心村的扶貧車間,龔紅艷一邊磨著玻璃球,一邊開心地說。“扶貧車間讓我長了本事,比單靠政策的日子,心里踏實多了。等學會了,我也買臺機器單獨干,咱脫了貧還要奔著富。”
龔紅艷家住老城鎮江心村1組,創業失敗、老人患有腦瘤,她的生活一度陷入貧困。2014年,因病致貧,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年邁多病的父母和年幼上學的小孩都需要照料,外出打工之路行不通。了解了龔紅艷的情況后,江心村干部黃玲從扶志開始,幫助堅定生活信心,推薦她參加村里的扶貧車間培訓,并促其成為首批員工,閑暇時間磨玻璃球。只要每小時磨出100多個玻璃球,一月就能掙小三千。

江心村扶貧車間是村書記鄒維多方考察后,作為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脫貧產業,引入外援建成的,采用“集中+分散”生產、供產銷公司托底的模式運營,全產業鏈解除了貧困群眾參與的風險之憂。扶貧車間僅開辦半個月,就培訓農民8人,吸納貧困戶1戶,兌現工資5000多元。小小玻璃球成為了江心村的“致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