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車的玻璃肯定都是我們集團生產的”他指著前面的奧迪自豪的說到。能有這番底氣的人是誰?他就是曹德旺,他創建的福耀玻璃成為國內玻璃制造的龍頭企業。不僅如此,福耀玻璃在全球玻璃制造排名中也是穩居三甲內!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時間短,基礎又薄弱,那么為什么曹德旺能夠在30年內將福耀玻璃發展到今天的成績呢?
曹德旺的父親曾經在日本學做生意,“七七事變”后,他們舉家搬遷到了上海。曹德旺的父親忙著投資做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照看他,最后自己的名字還是別人取得。1年后曹德旺一家又搬回了老家福清,但是這次卻損失了所有的家產,船沉了。家道中落的曹德旺在9歲才得到了上學的機會,可惜14歲又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而輟學。對于父親的小本買賣,曹德旺非常“嫌棄”,他下定決心要賺大錢。
剛開始,曹德旺看到了白木耳的商機。他湊了幾百元作開始種白木耳,但是最后并沒有賺錢。這時候的他開始新的盤算,決定倒賣木耳。從價格較低的福建收取大量的木耳,然而賣到價格較高的江西,這一次他賺了3000元。曹德旺喜出望外,但是最后卻被民兵查辦,不僅賠了所有錢,還差點壞了自己的名聲。
就這樣,曹德旺又回歸到了一無所有,還欠了一堆的債。回到家鄉后,曹德旺抓住一切可以賺錢的機會,因為他必須要將欠下的債都還清。這一次,他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在村里的水利工程處做事,因為曹德旺的認真、吃苦耐勞贏得了營教導員的贊賞。在他的幫助下,曹德旺還拿回了當初被民兵收走的白木耳。
終于,曹德旺還清了所有的債!之后曹德旺還賣過樹苗,當過玻璃采購員。這一次,曹德旺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80年代,曹德旺和政府立下了“投名狀”,承諾年底上交6萬元,多余的利潤自己只拿40%,政府再拿20%,剩下的作為場內的固定資產。就這樣,他承包了這個玻璃廠。
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曹德旺得知汽車玻璃的單價要幾千元。不僅如此,國內的汽車玻璃都靠進口,沒有屬于中國自己的創造的玻璃品牌。于是在曹德旺40歲,他走上了研發汽車玻璃的道路。在那個年代,國家對于汽車零件行業也是保護和支持的。但是,擺在曹德旺眼前的問題是,沒有技術和專業人才。
曹德旺帶著自己的團隊到芬蘭考察,花高價買回了先進的玻璃制造機器。經過自己的研究和調試,最終生產出了合格的玻璃,成本費不到200元。但是剛開始,大型汽車廠不認可他們的玻璃產品。曹德旺沒有灰心,他堅信自己的玻璃質量和價格會撬動中國的玻璃市場現狀。汽車廠不接受,曹德旺就主攻維修廠。
后期的福耀玻璃逐漸上了軌道,即使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但是曹德旺和他的團隊們最后都挺了過來。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也不易。如今的福耀玻璃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的領軍企業,在國外也占有近20%的銷市場。曹德旺的成功離不開他的遠見卓識,也離不開他的堅持和奮斗。如今的曹德旺不僅在玻璃事業上做的風生水起,慈善實業也是積極主動的去投入。他累計捐贈了80億的善款,但是曹德旺認為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小事,自己根本沒有那么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