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楊仕超院長訪談錄:
在房地產相關行業中,“金九銀十”說法由來已久,然而受國內經濟下行及房地產市場萎靡影響,今年玻璃行業的傳統旺季明顯成色不足,雖然大部分企業已調低了對今年的市場預期,但面對低迷的行情仍頗感無奈。
而從10月31日政治局會議內容上來看,雖然決策層對經濟下行擔憂明顯上升,但在應對措施上未單獨提及擴大內需,而且穩投資在“六個穩”的排序偏后,這說明短期內刺激基建的新措施大規模推出可能性較低。玻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玻璃行業的整體回暖在短期內不容樂觀。對于眾多玻璃深加工企業來說,“一邊堅持,一邊等待形勢好轉”是當下最現實又無奈的選擇。而然,要如何堅持才能生存?要堅持多久才能看到希望?等待市場回暖的過程企業是否能逆勢增長?帶著這些問題,11月7日上午,省玻璃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林,工程玻璃分會主任劉湘鋒拜訪了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楊仕超副院長,就玻璃企業當前困境向楊院長求計問策。
新的廣東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年內實施,廣東省《建筑超低能耗設計標準》即將出臺,將為廣東玻璃行業帶來新的需求增長點。
據楊院長介紹,新的廣東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已于2018年5月1日由廣東省建設廳發布實施。在新標準中,住宅北向傳熱系數調整至3.5(北區),南區北向房間傳熱系數調整至4.0,將主要通過玻璃實現傳熱系數的降低,這意味著中空玻璃在新住宅建筑中將成為標配,而對內遮陽措施的相關規定中,智能調光玻璃將開始納入工程驗收范圍。
此外,近兩年內省住建部門還將推出《廣東省建筑超低能耗設計標準》(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首先在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強制執行,逐步推廣到佛山、東莞、珠海、中山等二線城市。上述城市的建筑節能標準將得到大幅提升,LOW-E雙銀中空玻璃等將在廣東地區迎來一波大的需求。
房地產去杠桿一直在路上,玻璃企業要改變觀念,順應當前市場形勢。
談到當前的房地產大形勢,楊院長認為,當前中央的政策并非打壓房地產,但是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態度是堅決的,玻璃企業應準確把握當前市場形勢,對房地產行業的短期內回暖不應做過于樂觀的預期。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主席來到廣州市區考察,第一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恩寧路永慶坊。這一帶原本是擠滿老房危房的老社區,廣州用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保留了舊城風貌,習大大的考察行程安排或許值得玻璃行業深思,在既有建筑改造這一巨大的市場中,或許小批量、個性化、特色裝飾玻璃訂單將成為玻璃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玻璃企業尤其是中大型玻璃企業,要重視這一塊市場,提高品質的同時更要放下身段,才能在這塊蛋糕上占得市場份額。
本次習主席的廣東之行首站選擇考察了珠海橫琴新區,并出席了珠港澳大橋通車儀式,由此可見珠江西岸的建設和發展牽系著領袖的目光,珠江西岸地區即將迎來新的大發展。我們玻璃企業應敏銳地關注到這一點,并積極參與到珠江西岸地區建設的大潮中來。
打開思路,企業應關注玻璃深加工產品需求新增長點
楊院長還指出,當前,玻璃市場整體需求并未明顯下降,房地產市場需求放緩,玻璃企業不能將思路局限于房地產市場。他舉例,國務院去年印發了《“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在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設必將帶來安全節能玻璃新的需求;再如,近年來國務院一直在大力推動農村村莊合并,加快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這將帶來農村市場對建筑安全玻璃的需求進一步日益增長。
加快轉型升級,玻璃企業破繭成蝶正當其時
在談到玻璃企業在當前階段發展壯大的契機在哪里,楊院長認為,“中國制造2025”十年的行動綱領也為我們玻璃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玻璃企業要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在談到惠州龍玻作為玻璃行業協會智慧工廠示范基地,與奧地利李賽克合作,已引進并建成一條全自動智能生產線時,楊院長表示高度認可,他認為企業生產信息化,自動化,是企業未來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玻璃企業要從單一賣產品向多元化服務轉型,高質量生產要向高質量服務轉型,最終實現從“生產服從銷售”轉型為“生產為了服務”,加強第三產業,反過來促進第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