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其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今期我家幸福有密碼之最美高明工匠節目,和大家一齊探尋華興玻璃張小燕身上的工匠精神。

華興玻璃“鐵娘子”
1999年,張小燕在國企改制下崗后,來到高明并加入佛山華興玻璃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工具鉗工。經過自已的努力,加上之前在國企的工作經驗,張小燕很快從一名鉗工、玻璃模具維修工,晉升到模修處主任,她表示,維修模具除了懂技術以外,還是一個體力活。
過往,在日用玻璃行業,不少企業使用的模具是一次性的,一輪生產完畢后,模具往往會毀掉,這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生產成本的高昂。
為此,在華興玻璃的堅持下,張小燕主動擔當起編寫《工具鉗工/玻璃模具》教材的工作,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在教材之內。后來,這本《工具鉗工/玻璃模具》得到廣東省技能鑒定中心的確定,現所有試題已導入國家題庫,為鉗工/玻璃模具的維修行業提供了現實、可行的行業標準,也彌補了該行業國內實操、技術理論的空白。

引領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率
成品的好壞,取決于模具的質量。每個模具的精細度需維持在0.03~0.05毫米之間,只有精細到用毫米測量,才能生產出好的玻璃瓶。為此,張小燕始終堅持站在操作臺上,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現時已經可以做到10分鐘左右就修好一個模具。
近些年,隨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三滴料行列機的投產,三滴料的生產對模具中心度、各配合位的要求精確到0.08~0.2毫米,對維修工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經過研究,張小燕摸索出舊模具翻新技術,取得較好的成績,此項技術每年為佛山華興分公司節約成本近100萬元。
為了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她還自行設計加工了多個項目,使工作流程實現半自動化。例如,自動輸送帶,全噴焊操作臺經過3次改善后,已實現半自動化操作,每月最少有1項改善提案,在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升。

以身作則,傳承精神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張小燕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教育兒子上,她會盡一切努力做好榜樣。
張小燕心中,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堅持,只要你堅持做,就會有收獲,這個就是她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也希望把這種精神傳承給兒子,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專家霍鈺坪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考察廣東,在企業考察時指出: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奮斗。張小燕的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還體現在,她參與編寫的教材《工具鉗工/玻璃模具》,得到了廣東省技能鑒定中心的確定,有效推動了鉗工/玻璃模具的維修行業人員的技能等級鑒定工作的開展,提升了該工種的整體技術能力。
張小燕是企業崗位難得的技術活和體力活都出色的“鐵娘子”,在家庭,她努力做兒子的好榜樣,做好自己,做事堅持,專注,自主創新,立足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佳績,是實至名歸的最美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