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力推進,傳統落后過剩產能逐步淘汰或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則大步邁進,新動能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8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一年,全省上下一心,正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奮力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浴火重生,為山東經濟由大變強注入一股強勁動力。在臨沂臨港區就有這么一家企業,正在努力詮釋著“新舊動能轉換”應有之義。
山東景耀玻璃集團作為臨沂臨港區土生土長的企業,深受臨港精神的熏陶,骨子里充滿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拼搏精神,堅持自主創新、引進先進技術,在制造輕量化瓶的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打下堅實基礎,成為行業引領者。

轉型升級,華美蝶變。2012年,綠色包裝早已成為全球包裝發展的趨勢,輕量瓶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普遍使用,而國內玻璃企業因受窯爐、設備、工藝等因素制約,生產不出真正的輕量瓶,同時耗能高、污染大,玻璃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但也同樣充滿巨大的風險。景耀玻璃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玻璃行業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大膽“轉調創”,緊跟國際綠色玻璃瓶發展趨勢,發展綠色包裝輕量化啤酒瓶,通過引進消化德國輕量瓶生產先進技術,打破了國內玻璃企業多年來利用小口吹壓技術生產不出一個合格輕量瓶的尷尬局面,逐步掌握了小口吹壓生產輕量瓶的生產核心技術。經過多年來對輕量瓶生產技術的不斷探索,技術上取得突破進展,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山東景耀玻璃集團成為國內青啤、雪花,乃至百威、嘉士伯、喜力等國際啤酒巨頭的供貨商,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認可。
走進景耀玻璃的生產車間,就會被整條長達幾十米的生產線所震撼,每個環節只有一個工人在操作,一排排啤酒瓶被自動化打包成捆,裝載運出廠房。“這就是中國第一條小口壓吹輕量瓶生產線,通過引進德國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突破了傳統方式無法解決的瓶壁不均的問題。目前公司建成3條歐洲標準配置的小口壓吹生產線,年產輕量化啤酒瓶4.8億只,代表中國日用玻璃行業最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山東景耀玻璃集團董事長唐永介紹說,“作為公司主導產品——NNPB輕量化啤酒瓶,質量指標遠超歐美標準,填補國內空白。輕量瓶具有超輕、超強特點,并有綠色、環保、節能等優點,深受消費者青睞。”
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不斷創新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動力,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行業發展引領者。”唐永告訴媒體,“景耀玻璃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從德國引進輕量瓶生產技術,生產線‘水土不服’,產出的輕量瓶合格率不足20%,試產三個半月,公司損失超過2000萬元,這對于一個成長型企業來說損失相當嚴重。面對巨大壓力,我們大膽創新改進,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生產合格率節節攀升。”

據了解,山東景耀玻璃現已承建省級創新平臺兩個,市級創新平臺五個,通過吸收再創新、產學研合作創新及自主創新,先后承擔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六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八項,每年自立課題項目不少于十項,申報并授權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十七項,外觀設計專利四項。先后榮獲中國輕工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山東省企業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二等獎兩項、臨沂市科技進步獎兩項。參與制定《啤酒瓶》、《玻璃容器白酒瓶》國家標準兩項、《玻璃容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行業標準一項、《日用玻璃能耗限額》及《日用玻璃窯爐保溫技術導則》地方標準兩項,獨立起草《輕量化啤酒瓶》相關企業標準四項。
綠色發展,環保先行。山東景耀玻璃始終把節能減排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為履行社會責任、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將節能目標層層分解到用能車間和科室,實行節獎超罰的激勵機制,大力增強全員節能意識,調動全員參與挖潛節能減排的積極性。采用脫硫脫硝除塵余熱回收一體化綜合治理技術,每臺窯爐后端斥資安裝脫硫、脫硝、除塵、余熱鍋爐、煤氣回收裝置,實現廢氣超低排放。“我們玻璃瓶輕量化后,同樣的玻璃原料比同容量普通瓶生產只數增加45%,節約礦石資源性原材料45%,節約能源25%,減少碳排放30%左右。”唐永自信地說道,“同時每年能夠回收利用社會廢棄碎玻璃10萬噸左右,包括生產線的廢品全部回收利用,成功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
乘風破浪,砥礪前行。唐永表示:“公司將以‘做行業綠色制造技術的先行者’為己任,依托國際同行業先進技術,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逐步投資、穩健發展’的原則,深化國際高端啤酒公司合作,不斷引進歐美小口壓吹生產、檢驗、自動包裝等設備,推動新舊動能快速轉換,形成年產各種料色輕量瓶12億只,創建國家級輕量化啤酒瓶研發、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