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閔行區新建的5幢高檔服裝服飾大樓進入外墻玻璃最后安裝階段。據了解,這5幢大樓共需4米高、1.59米寬的外墻玻璃5000多塊,全部由位于泰興城區工業園的江蘇福坤玻璃有限公司生產、安裝。
“我們能拿下這個訂單,并能這么快交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業新上的全自動玻璃上下片臺。”福坤玻璃總經理洪愛萍說。
年初,福坤玻璃在洗磨車間投資近百萬元,安裝了四臺全自動玻璃上片、下片臺,開啟了玻璃洗磨智能化制造模式。在洗磨車間,記者看到,300多平方米的車間,只有一個工人在有條不紊地操控著,上片時只要輕點機械按鈕,就能“指揮”數十個機械手臂用吸盤輕輕地吸附起一塊重達幾百公斤的外墻玻璃,并有序地送入洗磨、烘干機床。等到下片時,同樣也借助機械手臂上的吸盤輕松完成。
“以前無論上片還是下片,每次都需要四個人抬,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會造成不小的損耗。”企業生產部長丁榮介紹說,外墻玻璃不同于普通的玻璃,由四層鋼化玻璃夾膠而成,并且表面涂有銀,才能達到抗輻射、隔熱、保溫等效果。人工搬動時,或者由于受力不均造成玻璃不平整,或者由于呼氣、手印造成銀的氧化,一旦產生上述情況,整塊玻璃就報廢了,過去損耗率達到10%?,F在有了全自動玻璃上片、卸片臺,整個生產過程中,人根本接觸不到玻璃,損耗率可以降至零,并且產能提高20%左右。
現在一個人可以干六個人的活,但企業并沒有就此削減員工。王建平,是企業的一名磨片操作工,他告訴記者,他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急匆匆地奔忙于車間了,現在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拿著強光電筒查看玻璃瑕疵,可以更好地保證玻璃質量。
“玻璃行業既是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又是典型的規模性產業。近年來,隨著市場的供需變化,玻璃生產企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的清洗,要想在資源限制和人力成本高漲雙面夾擊的困境中求生,唯有加大高端產品研發力度,開啟智能化制造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這一條路可走。”洪愛萍說。
福坤原來是一家電器成套設備生產企業,雖然企業2009年才開始涉足玻璃生產,但對于玻璃行業的趨勢,洪愛萍研究得非常透徹,她將企業定位于高端智能化玻璃制造。近年來,企業主動與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大學等高??蒲性核献?,開發出眾多科技集大成的玻璃,比如內置百葉窗玻璃、色彩豐富的彩釉玻璃、能控制室內外熱量交換的Low-E玻璃等等。
與研發同步,企業投入數千萬元引進全自動中空生產線、蘭迪雙室對流鋼化爐等先進智能制造設備。近期,企業將從意大利進口保特羅切割機,屆時玻璃從切割到洗磨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去年,企業生產的玻璃順利通過澳大利亞、美國標準認證。今年,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出口,向歐美進軍,預計全年銷售可達到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