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華燈初上,和往常一樣,苗依伯和老伴騎著三輪車來到倉山迎安路夜市,架好貨板、鋪好墊布,將一件件玻璃飾品小心地排列開來。隨后,苗依伯固定好噴槍,取出一根玻璃管,再點火,開始制作新飾品。這樣的工作,這對從蘇北來榕的老夫妻已堅持了10年,他們制作出的水晶玻璃飾品每天都能吸引許多市民駐足欣賞。
前晚6時許,當記者來到迎安路夜市時,苗依伯的攤位剛擺出不久,邊上已經圍了不少市民。兩位老人面前的貨板上,擺滿了造型各異、晶瑩剔透的水晶玻璃飾品,足有30多件。這些飾品除了有十二生肖系列外,還有玫瑰花、茶壺、天鵝以及臺燈等造型。飾品中小的長度不過4厘米,大的也就比網球大一圈。一些飾品還安上了電子彩燈,隨著燈光的閃爍變換,在夜色下更顯精美。
它們的制作者、頭發花白的苗依伯淡定地坐在攤位旁。只見他先取出一根玻璃模管,將一端放在眼前不斷噴出火焰的噴槍口,待玻璃稍有熔化后,迅速地拿起鑷子,一點點將模管扭出造型來。短短幾分鐘時間,苗依伯手中,一條栩栩如生的飛龍“活”了起來。
“我這手藝是年輕時在老家跟著師傅學的,后來看到別的老鄉在外面經營,就也出來到了福州,如今已經10年了。”今年55歲的苗依伯說。這10年來,靠著玻璃飾品燒制手藝,這對老夫妻收獲了許多市民的贊嘆。
苗師傅說,他的產品,主要是根據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制作。“像成對的天鵝,就受很多小伙子喜歡,會買來送給女友,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喜歡屬相,我就做了成套的生肖飾品。”苗師傅說,一個月下來,可以掙到三四千元,“養活自己是可以的”。
苗依伯說,過去自己精力好的時候,一天下來可以做四五十件飾品,現在眼力大不如前,但他的認真勁兒依舊不減。“我也曾經帶過兩個徒弟,一個還在堅持,另一個后來該行了。”苗依伯說,玻璃飾品看著精美,但要掌握制作技巧并不容易,沒有兩三年的堅持學習和摸索,根本入不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