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一季度家電行業整體實現主營收入1828.57億元,同比增長0.83%,增速環比改善較為明顯;15年家電行業受地產周期下行及空調行業渠道去庫存等因素影響,營收增速表現持續低迷,但后續隨著前期地產銷售回暖滯后帶動效應顯現及空調去庫存逐步取得成效,行業主營增速逐季環比改善可期。以下對2017年家電市場分析。
全球家電行業逐漸面臨新的形勢。多極化的特征日益顯現。以前全球家電行業一直以歐盟核心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主體,但現在,無論生產、還是進出口,新經濟體都在這個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經濟的地位上升已經得到全球社會公認。以金磚國家為例,2014年家電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87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額的23%。
2017年家電市場分析
2017-2022年中國全二手家電項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表明,從兒童空調、電視,老人空調、電視,到臥室電視和空調、廚房空調,中國市場對于家電產品的細分需求,在一些大企業推動下,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形成一定的規模化發展。
雖然,當前細分市場貢獻的利潤和規模,短期內在傳統家電市場規模的占比還很小。但不可否認的,隨著消費市場逐漸成熟和企業的投入,細分市場將成為家電業業務增長的一股重要生力軍。事實上,對于細分市場很多家電企業,過去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市場規模太小沒意思。卻忽視在小規模背景下的大利潤和大商機。
面對持續出現的消費升級,中國家電企業到底該如何發力抓住這一風口,為接下來的規模增長和利潤提升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或者從日本企業過去多年發展中,應該能得到很多啟示和經驗。

2017年前5個月,冰箱、空調、洗衣機三大領域總體來講,產量增長幅度較大,超過預期,產銷率高達96%,尤其是家用空調增長迅速。
冰箱領域,2016年1-5月,家用冰箱累計生產3574萬臺,2017年累計生產3950萬臺,今年同比增長10.5%;家用空調領域,2016年1-5月累計生產6933萬臺,2017年同期為8250萬臺,同比增長19%;洗衣機領域,2016年1-5月份累計生產3143萬臺,同比增長4.4%。
在銷量占比方面,這三大領域出口比例上升,累計出庫交貨值占業務總收入26%;數據顯示,2016年1-5月份累計出口交貨值為1513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為1723.3億元,同比增長13.9%。出口量占比的上升,說明中國家電品牌在國外的認可度得以提升,對國內家電廠商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在收入方面,冰箱、洗衣機、空調領域收入增速超出逾期,與2016年同期相比,2017年1-5月份冰洗空三大領域的營收約為6500億元,同比增長近16%。收入的增加帶動凈利潤上漲,根據報告得知,2016年1-5月冰洗空三大領域凈利潤為356億元,2017年同期為390億元,同比增長9.6%。
運營商世界網分析指出,目前市場上共有洗衣機1424款,30家主流廠商;冰箱共計1600款,34家主流廠商;空調共計2140款,26家主流廠商。同時,從分析結果看出,洗衣機。冰箱基本結束普及期,空調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報告還披露了目前小家電市場面臨的三大現狀,市場上拓展潛力巨大,品牌上牌子雜附加值低,產品上同質化嚴重、售后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報告同時指出,小家電市場規模仍在持續擴大,2017年下半年將是一個持續增長時期。
與日本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向高端化、品質化、個性化的道路上,走的相對較慢。不過,可以看到,中國家電消費的細分時代大幕已經悄然開啟。除了最主流的80、90后年輕人之外,還有老人和兒童,還有職業女性、家庭主婦等更為細分的人群。與此同時,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水平也不斷提升,不少企業也正加速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整體實力不斷提升。
很多人都說,當前中國家電市場正遭遇天花板,而且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但是所謂的“寒冬”在于行業沒有找到好的發力點,想要開拓新市場,尋求新利潤增長,根本還在于企業和產品。從索尼等日本家電企業學習,抓住細分市場需求,創新精品滿足細分人群,將成為中國家電企業未來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