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沙河市素有“中國玻璃城”的美譽,是中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玻璃產業已成為沙河市增長最快的產業,沙河市玻璃研究院以及當地企業更是與武漢理工大學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沙河市的玻璃產業,感受玻璃的魅力,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與化生學院的10名同學組成了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沙河市進行玻璃產業的探訪。
實踐路線
7月11日
實踐隊員們來到了德盛工業園的彩盛玻璃廠,在周總經理的帶領下,團隊首先參觀了彩盛玻璃廠的產品展廳。面對琳瑯滿目的精美玻璃制品,隊員們充滿了好奇心。最讓隊員們感興趣的還是一種由廢棄玻璃壓延制成的熱熔玻璃,不僅美觀實用,而且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廢棄玻璃。
下午,隊員們不畏工作車間的高溫,來到玻璃加工生產的第一線了解玻璃加工的流程;從玻璃原片的切割、異形、打磨、鍍膜、夾絲到拼裝,周經理帶著隊員們邊走邊講,一路耐心地向隊員講解著各種操作設備與流程;通過對生產車間的參觀,隊員們了解到一塊精美的裝飾玻璃需要經過許多道加工程序,每一道都需要技術工人一絲不茍的處理。
7月12日
隊員們來到彩盛玻璃廠的會客廳,跟隨設計部的李老師一起學習酷家樂家裝軟件的應用。李老師介紹到,“酷家樂軟件是一款智能裝修工具,用戶可以借助它快速完成戶型圖繪制,自行設計新家,并獲得新家的渲染效果圖。”李老師從戶型設計開始演示,很詳細地告訴隊員們如何去調節各種戶型數據,接著又以客廳的設計為例,給隊員們設計出了一幅動感逼真的戶內渲染圖,團隊隊員們也與李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無不受益匪淺。
下午,隊員們又跟隨李老師DIY玻璃鎮紙;隊員們首先借助電腦設計軟件,設計出了自己所喜愛的素材圖片,接著李老師帶隊員們將這些圖片打印出來,帶到工廠車間里經過加工鍍到平板玻璃上,經過自動化的切割流水線,同學們自己設計制作的玻璃鎮紙就成形了。通過動手參與玻璃鎮紙的制作,隊員們既深刻了解到了玻璃加工的流程,也從中感受到了玻璃的魅力與動手的樂趣。
7月13日
為了更好的了解鏡面玻璃的生產與加工,團隊一行人便拜訪了沙河市志河鏡業有限公司。在姚經理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工廠的鏡面玻璃的生產線,出乎隊員們的意料,干凈整潔的車間里一塵不染,與印象中雜亂的生產線完全不同,姚經理告訴我們,鏡面玻璃的生產對灰塵的防護要求極高,有一絲的灰塵都會影響鏡面玻璃品質;生產線以自動化生產為主,一整個車間看不到幾個工人,在生產線的一邊,工人將卸下來的玻璃原片一塊一塊推進到生產線上,滾輪就帶著玻璃經過清洗、氯化亞錫溶液敏化、清洗、鍍銀或鍍鋁、鍍銅與涂防護漆等工序到達裝配區,一塊巨大的鏡面玻璃就生產出來了。姚經理與隊員們親切地交談,分析了鍍鋁鏡子與鍍銀鏡子的區別方法,又繼續給我們講到,“鍍鋁鏡子一定是未來的市場方向,鍍銀鏡子如果沒有很嚴格的生產要求就會對人體產生很多有害的影響”。

7月14日
團隊一行人受到沙河市玻璃研究院的熱情接待并在袁堅院長的帶領下參觀了研究院。袁堅院長曾早期在武漢理工大學工作過,對待來訪的團隊成員也是格外和藹可親,袁院長先帶隊員們參觀了研究院的展覽館,介紹了研究院的概況與發展歷程,又對沙河市的玻璃產業的發展情況做了分析,她指出“沙河市玻璃產業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人才吸引力的匱乏,即使是高薪也很難留住人才,這成為沙河市玻璃產業發展的巨大瓶頸”,隊員們也對袁堅院長的話深有體會,表達了各自的一些見解與想法。
袁院長接著帶隊員們參觀了研究院幾年來所取得的進步與成就,尤其是在微晶玻璃制造方面,在取得多項專利的同時,幫助江西的一家企業建立起了一條微晶玻璃生產線。研究院內的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吸引了隊員們的興趣,袁院長最后帶領隊員們走近這條生產線,近距離的參觀了它,相比高校的生產線,研究院的生產線規模更大,技術也更為成熟。
本次社會實踐是武漢理工大學與沙河市政府的合作項目,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同學們親身感受了玻璃生產加工的過程,對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材料也有了不同的認識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