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纖維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是以天然礦石為原料,經過粉磨、高溫熔化、拉絲、后加工等工序制成,主要用作復合材料增強材料、絕緣材料、過濾材料。完整的玻纖產業鏈包括玻纖、玻纖制品以及玻纖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組成,玻纖通常作為增強材料),上游產業涉及采掘、化工、能源等,下游涉及眾多傳統以及新興領域。
2015年玻纖/復材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合計實現營收2617億元,同比增長10.1%;利潤總額為183億元,同比增長10.2%。相對于建材行業的整體低迷,玻纖子行業復蘇態勢明顯。此輪玻纖景氣始于2013年末,期間大部分玻纖企業迎來量價齊升,產能利用率高位運行,行業利潤顯著提升。
厘清這輪復蘇的市場基礎,是預判景氣持續與否的關鍵。根據歷史經驗和供需關系,我們認為,判斷玻纖行業景氣最需要關注的三點為:全球經濟周期、產能供給沖擊、需求結構性變化。
全球經濟周期是全球玻纖供需格局的綜合反映,由于各地域在全球玻纖產業鏈中的開放程度和相對優勢不同,企業業績又受到各自地域影響,即區域性景氣與各自供給沖擊和需求變化關系密切。

2013 年以后玻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總額顯著提升
玻纖行業與全球宏觀經濟周期較為同步,基本上全球經濟復蘇是玻纖行業景氣上行的代名詞。原因有二:第一,玻纖行業發展成熟,在全球市場上已形成高集中度,受區域性市場的需求波動影響較小;第二,玻纖應用范圍廣且主要分布于工業領域,受單一下游行業影響的程度有限,與宏觀經濟整體增速同步程度更高。歷史數據顯示,玻纖需求與全球GDP增速相關性高,且由于玻纖材料滲透率在逐步提高,其增速通常高于GDP增速。20世紀以來受全球經濟發展經歷了兩輪完整的周期:
第一輪周期(1990~2001年),1990年西方經濟衰退導致全球經濟步入低增速時期,1991~1992年西方經濟增速僅為0.7%、1.5%,1993年底美國率先走出衰退,并帶動歐共體國家經濟普遍復蘇,從1994年開始全球經濟步入穩定復蘇階段,并持續至2000年(期間由于1998年東南亞危機出現一定波動),直到2001年911危機致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致使世界經濟增速跌至底部。
第二輪周期(2001~2009年),2002年開始世界經濟逐漸復蘇,新興市場引領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周期的增長期,2007年末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衰退期,并于2009年到達衰退谷底。
第三輪周期(2009~?),在各國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全球經濟增速迅速回升,2010年為反彈高點,隨后調整下行并維持在中低增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