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我省原材料工業的主要任務是嚴控產能擴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
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十三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傳統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主要行業產能利用率不低于8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5%以上,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8%以上;到“十三五”末,新材料產業規模明顯壯大,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8%以上。
“原材料工業是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
不久前,馬鋼與中國中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強強聯合打造中國軌道交通高端產品。 “馬鋼將瞄準產品升級、產業鏈延伸、國際化經營的主攻方向,致力于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的材料供應商,為我國高鐵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馬鋼集團董事長高海建說。目前,馬鋼研發的大功率機車輪已替代進口實現了國產化;研發的時速350Km/h高速車輪成功應用于中國標準動車組,替代進口比例進一步擴大。
“原材料工業為制造業提供原材料,通常包括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石油化工、建材工業等。 ”省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陳保章說,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此次制定規劃,旨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原材料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省原材料工業總體呈現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2015年,全省原材料工業有規模以上企業5169戶,完成工業增加值2772.4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8.2%、全省GDP的12.6%。 “十二五”期間,我省原材料工業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工藝技術裝備和環保設施改造蔚然成風,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30%以上,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
“我省原材料工業近年來進步明顯,水泥、玻璃產業走在國內前列,但整體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 ”省經信委規劃處處長王鵬飛認為,產能過剩嚴重,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冶金、石化產品缺乏特色優勢。產業布局不盡合理,部分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較低,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全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多,產品更新換代進展緩慢,傳統材料加工比重仍然偏大。 “既往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鋼鐵、有色、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工業大宗產品供過于求的形勢短期難有改觀,加上創新能力不足,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發展任務艱巨。 ”
“去產能、補短板、強優勢、增后勁,推進原材料工業取得新突破”
3月底,由中建材(蚌埠)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投資的觸摸屏用超薄高鋁蓋板玻璃生產線在蚌埠市龍子湖區點火,該項目采用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超薄浮法工藝,可以生產厚度最低達0.4mm的超薄基板。這將打破我國觸摸屏用超薄高鋁蓋板玻璃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也為加快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再添生力軍。
“堅持調整結構優化發展、堅持優化布局協調發展,是原材料工業發展的重要原則。 ”王鵬飛說,促進原材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加快我省制造強省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原材料工業“調結構”關鍵是科學控制增量、不斷優化存量,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有效供給。
《規劃》提出,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為方向,以創新驅動、質量精品為抓手,以龍頭帶動、典型示范為引領,以優勢特色、聚焦突破為重點,準確把握產業升級方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補短板、強優勢、增后勁,全面推進我省原材料工業取得新突破。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在傳統原材料工業上,我省將徹底淘汰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落后產能,先進產能比重和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加大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傳統原材料工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到2020年,高品質鋼鐵材料、新型輕合金材料、高端通用合成材料、功能玻璃等先進基礎材料的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在新材料產業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航天航空、新能源、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需求,突破關鍵技術,發展耐高溫及耐蝕合金、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分離膜材料、先進儲能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
“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升級要求產品必須從功能向品質升級。產品升級換代、制造業向高端邁進,需要性能更優、種類更多、數量巨大的新型材料支撐,原材料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陳保章說。
“堅持開放發展,加快走出去、積極引進來,更大程度實現合作共贏”
近日,落戶于宿州市經開區的石墨烯復合功能薄膜新材料工程實驗室,獲批成為省級工程實驗室。這是我省首個以石墨烯復合功能薄膜新材料為研究對象的工程實驗室。實驗室致力于打造石墨烯產業領域的省級重大研發平臺,提高我省乃至全國石墨烯復合功能薄膜材料的制造水平和檔次。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原材料工業發展重點是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建材和新材料;主要任務是嚴控產能擴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推進兩化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陳保章表示,鋼鐵工業應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加強與上下游行業的銜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有色金屬工業應優化冶煉產能,增強創新能力,通過產品升級、做精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石油化工工業應加快結構調整,打造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建材工業應以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業融合為方向,加強產業和企業改組改造,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新材料產業應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我省鼓勵的產業發展方向及材料應用,圍繞材料研發、生產和制品化,優先壯大無機非金屬材料,提升發展高性能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
“推進我省原材料工業取得新突破,應遵循和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既要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又要引進來,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圍開展資源配置和價值鏈整合。 ”王鵬飛說,應以“一路一帶”建設推進為契機,堅持產業、產能、產品、技術立體對外合作,加快推進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我省優勢行業的境外產能轉移;重點支持海螺、馬鋼、銅陵有色、中鼎等龍頭企業深化國際產能和技術合作,建設一批境外生產加工基地,帶動相關配套企業集群式走出去,更大程度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