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艱難中起步 工匠精神鑄造強企
在企業初創期,秀強人的“年”幾乎都由超過300天的工作時間和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組成。憑借著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秀強從最初3個人一步步前進走到了今天。
其中的艱難苦楚,盧秀強深有體會。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甚至靠賣血賺了幾千塊錢,然后再做冰箱玻璃,這個過程中3次面臨倒閉,但是他們又3次爬起來。“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我們對世界充滿了信心、專心、專注,所以這個團隊就建成了秀強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種堅持和韌勁兒,秀強試圖成為家具玻璃的行業標準制造者。
盧秀強時刻強調,“別人睡著的時候,我已經醒了,別人醒了,我已經趕路了”。正是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讓秀強公司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倍受青睞。在工藝玻璃市場,秀強股份目前市場國內占有率更高達58%,國外市場高達38%。有部分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98%,經常成為市場模仿的主流。
如今,每年秀強玻璃的產量都在以20%的速度在增長。本來家電玻璃在10月份進入淡季,到12月份再進入旺季。但是從2015年開始,淡季不再。盧秀強認為這應歸功于他們的新產品,“一定要有鷹的眼睛犬的嗅覺,符合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
2017年伊始,盧秀強就為公司定下了更高的目標:產品開發自主創新提高30%,專利完成5個,AR項目要不斷創新研發提高產品價值,要不斷開拓市場,引領市場帶動企業發展,成為國內該領域的龍頭老大……無論過去還是未來,秀強人都是以創新這種理念和思路指導工作。

融合中西管理文化 秀強精神成企業方圓
作為宿遷當地的上市公司,“秀強人”并非秀強公司的普通員工,它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榮譽稱號。
在秀強公司,他也在身體力行。每天早上八點半,他都會帶領全公司員工背誦《弟子規》,并逐句解讀。除此以外,秀強股份先后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文化長廊、崇孝園、念慈湖、春暉湖等多個以弟子規為主要內容的設施建設。
在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秀強也試圖將這些都落到實處。
“全體干部職工嚴格遵守公司‘三大紀律’,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吃拿卡要;孝敬父母,尊敬家長’,關鍵人員發現其中一條違反了,就地免職,員工發現其中違反了一條,就地處理,所以在制度上,我們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盧秀強這樣詮釋秀強的文化,一個企業人的成長有兩部分,一個是學校的教育,一個是社會的教育,而加入秀強公司就是進入了社會教育。“我們相信,進入社會教育以后,調皮搗蛋的、不聽話的、不孝順父母的,都可以變好。”他認為,傳統文化和紀律不是矛盾的,而是內方外圓的關系:內方一定要有強大的紀律,內方就是做人的原則,行成制度化,外圓是員工。“對外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內方外圓,實現對人的尊重,不是一盤散沙,通過慢慢地修養自己,改變自己,漸漸的修行自己。”盧秀強說。

肩擔傳統文化 跨界教育人筑夢幼兒教育
2015年9月,秀強開始切入教育“車道”,而“幼教”成了他們的首個方向。這讓不少秀強管理層和員工感到不解,秀強的玻璃業務做得風生水起,為何不然突然轉型做幼兒教育?這個彎太大,能轉得過來嗎?
觸發盧秀強動起幼兒教育年頭的是秀強每年引進的大學生員工留存率低得驚人。每年秀強會招收300名大學生,最后能被秀強所用的大概是30名,但其實最終真正留下來的,只有10個左右,97%都被淘汰。
“這說明我們的教育是有問題的。”盧秀強說,“被淘汰的大學生大多對公司要求的禮儀禮貌都是不贊同的,所以我就想,在其他企業沒有好好上課的人、沒有受過教育的成人在我們公司都能被教育好、轉變好,所以我就想不如從教育從娃娃抓起,所以我才想起搞幼教。”在盧秀強看來,有遠見的企業家需要始終做到從企業發展與行業發展、生態環境、公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的角度出發,讓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而幼兒教育已經到了需要重拾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的時候。他表示,幼兒教育完全可以將與傳統文化緊密融合,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強、情懷,其次就是中醫文化,做到從娃娃開始就知道健康和養生。
2016年5月,秀強股份與徐州幼師幼教集團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到目前為止,秀強教育旗下已經擁有徐州幼師幼教集團、全人教育、領信教育等多家知名教育品牌,幼兒園總數超過80家。2017年,秀強教育將對旗下所有幼兒園實施“十個統一”標準化管理,試圖成為國內幼教行業質量第一品牌。
“為了我們全國8700個幼兒園的小孩,讓他們健康全面成長,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我們一定要擔起這個責任,不管未來有千難萬阻、大風大浪,但是我們一往無前一如既往,這就是秀強精神,這就是秀強的擔當。”盧秀強一旦認定了一個目標,就會全力推進,“雖然我今年60歲了,我準備再干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