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以香港為總部,以深圳龍崗為前哨,不僅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的奇跡,也成功打造了深受世界認可的中國名牌。他還是一位熱心慈善的企業家,由他創辦的教育基金會、見義勇為基金會等持續發揮著扶弱濟困、倡導奉獻的社會正能量。他就是全國政協委員、深圳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深圳市首批榮譽市民、信義集團(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賢義。
人物故事
上世紀70年代,從福建老家只身前往香港打拼;80年代從香港來到深圳創業;成功創辦自己的玻璃王國——信義玻璃;用自己創業所得建立起惠及無數學子的公益教育基金……多年來,信義集團(玻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賢義一直走在奮斗的道路上,堅持創業求新、做人求義,成為深圳市統一戰線上一位頗具代表性的人物。
1985年,李賢義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到深圳龍崗,決心創辦一家生產汽車玻璃的公司。初落成的信義廠只有三四萬平方米,幾十名員工,辦公和吃住都在高溫酷熱的廠房里,條件艱苦可想而知。

信義集團在馬來西亞投資逾38億元人民幣,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元首為李賢義(左二)頒授紀念牌
“對于我來說,從汽修汽配到生產汽車玻璃,完全是進入新的領域,這一路走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李賢義說,值得慶幸的是,在蹣跚前行的時候,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因為深圳迎來“孔雀東南飛”的引智大潮,一批有抱負、富才華的四海人才來到信義玻璃。
經過二十余載砥礪前行,信義玻璃在擴大深圳基地之余,還在廣東東莞、虎門、江門,安徽蕪湖以及天津等地建起了新基地,并“走出去”瞄準“一帶一路”在馬來西亞設廠。信義玻璃的產品也從單一的汽車玻璃延伸到建筑、浮法、光伏等各個領域,并于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成功創辦自己的玻璃王國,李賢義又在公益慈善事業上開始了新的征程。多年來,他發起和建立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和組織,如見義勇為基金會、深圳市社會治安基金會等,其中關注教育事業的慈善基金開展得最早。
李賢義說:“我年輕時由于生活所迫,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因此我很希望能幫助其他人完成學業,也希望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
早在1993年,李賢義就主動向龍崗區橫崗鎮政府提出成立教育基金會的想法。當時,李賢義捐資800萬元,建起了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和宿舍,房租收入自動匯入基金會,專項用于獎教獎學。多年來,“深圳橫崗李賢義教育基金會”持續運作,累計獎勵師生達23500多人次,獎教獎學金額達263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538人。
隨著企業的壯大,李賢義又捐資成立了“龍崗區李賢義教育基金會”、“見義勇為基金會”、“志愿夢想公益金”等機構。
此外,李賢義還參與建設了一批公益市政項目。2008年,他個人捐資1800萬元,在布龍路與東西干道交會處興建了石芽嶺公園。這是一個集城市郊野自然森林和市政體育場館相結合的體育休閑公園,也是龍崗區布吉街道第一個公益性市政公園。2009年,李賢義又在布吉街道捐建了荔山公園,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另一個休閑游玩的好去處。種種善舉惠及社會,也拉近了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市民的距離。
心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撐,企業和企業家們應當回饋社會。”——李賢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