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外首條浮法微晶玻璃生產線在江西鼎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盛玻璃)正式投產,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這種以浮法工藝生產微晶玻璃的技術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鼎盛玻璃,宜豐縣的一家本土企業,歷經15年的艱苦打拼、持之不懈的創新進取,從幕后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舞臺。

微晶玻璃
全球首條微晶玻璃生產線投產 8條生產線銷售收入可達40億元
10月14日,鼎盛玻璃與武漢理工大學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全球首條浮法微晶玻璃生產線成功試產。在一條600多米長的生產線上,礦粉經過系列反應最終形成光滑透亮的產品,兼具天然石材和玻璃的優點,用于高端建筑裝飾。該項成果是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程金樹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依托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河北省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產學研合作基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對產品的組成、結構、性能及工藝參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優化,完成了全套工藝技術及相關的熱工裝備、機械和自動化裝備的研發與工程設計,實現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整體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技術與傳統的燒結法及壓延法相比,減少了產品表面磨、拋環節,產品成品率可達90%以上,綜合成本可降低30%-50%。另外,同傳統的石材相比,微晶玻璃的耐酸耐堿(抗腐蝕)、抗折強度、抗壓強度都要好很多。新型浮法建筑裝飾微晶玻璃產品的問世,將改變建筑內、外墻、地面、裝飾材料的格局,引領建筑裝飾材料產業的發展,大大推動行業技術的進步。據介紹,鼎盛玻璃第一條生產線的全年產品已經被預訂一空,第二條生產線即將在明年投產。鼎盛玻璃將分兩期建設8條生產線,屆時可年產微晶材料1000萬平方米,銷售收入可達40億元、利稅4億元以上。為延伸產業鏈,鼎盛玻璃還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規劃了《江西省宜豐縣新型微晶裝飾材料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27.06億元,占地面積933畝。主要建設項目為8條浮法建筑裝飾微晶材料生產線、5條泡沫玻璃保溫材料生產線、一個微晶裝飾復合功能墻體材料生產基地、一個微晶材料深加工基地、一個特種玻璃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完成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20億元,有望成為全國微晶材料及日用玻璃行業的領軍者。
國內首條輕量化玻璃礦泉水瓶生產線投產 合格率達國際最高水平
今年5月,國內首條輕量化玻璃礦泉水瓶生產線在鼎盛玻璃開始批量試產。在該公司生產車間,一個個火紅色的玻璃瓶從1500攝氏度的窯爐里生產出來,全自動流水線干凈整潔。“最大的創新在于薄壁輕量,強度提高,節能環保,這也是國家鼓勵和支持的節能降耗項目。目前,這條生產線已經開始投產,經過測試合格率已達91%,這也是目前國際最高水平,也是國內首家成功生產高強度輕量化礦泉水瓶的企業。”該公司銷售經理盧昱伶介紹,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3億元,每天最高可生產28萬個輕量化玻璃礦泉水瓶,而其余3條生產線也將陸續進入安裝。據悉,這個項目是鼎盛玻璃與百歲山跨界聯姻定制的項目,專門為百歲山生產出口的礦泉水玻璃瓶,這項合作也是鼎盛玻璃協同創新、發展升級的又一生動例證!
把地方資源變成經濟優勢 以科學發展搶占行業制高點
“發展是一種社會責任。”這是江西鼎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強金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張強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創業者,經過多年的商海打拼,創辦了包括鼎盛玻璃在內的11家企業,成為商界耀眼的明星。張強金出生在宜豐縣同安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后回鄉搞個體運輸兼做小本生意,有了一些積蓄后,開始涉及礦產品開采經營。2000年,他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企業改制,冒著市場疲軟、資金不足和家人反對的壓力,多方籌借資金購買了當時無人敢啃的“硬骨頭”——宜豐縣同安礦產品開發公司,并在2001年投資1200萬元創辦了江西鼎豐玻璃有限公司,實現了把地方資源變為經濟優勢和生產終端產品的夢想。作為一個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他深深懂得,企業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趕超發展,就必須解放思想、積極創新、科學管理,要將企業的發展放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格局中去思考去定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搶占行業制高點,與高校合作走產學研的路子,因此,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十多年的打拼,張強金先后創辦了宜豐縣同安礦產品開發公司、江西鼎豐玻璃有限公司、江西鼎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江西本來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年納稅超千萬元。產品除銷往國內部分省市外,還遠銷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己經成為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日用玻璃制品企業,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經營出口權的玻璃制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