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輪面板漲價挑戰下,以低價殺入的互聯網品牌以及代工廠將受到更大調整,進一步加速行業向大品牌集中。
受上游面板供應價格上漲影響,電視行業終于扛不住迎來了首輪集體漲價。“沒有一家不漲的,平均漲幅5到15個點不等。”12月5日,微鯨電視全國線下銷售負責人鐘志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奧維云網智能顯示與數字娛樂事業群總經理董敏對記者表示,從今年10月份起,已經有品牌開始就部分尺寸的供貨價進行提價,但比較大范圍的終端漲價出現在雙11促銷后,各品牌大范圍機型開始漲價,平均漲幅在10%左右。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以來,43?、55?、65?等中大尺寸電視面板單月平均上漲10美元,液晶面板的價格占到電視整機成本的65%以上。
“面板廠前幾年長期虧損并不符合產業規律,這一次漲價后面板廠能夠得到喘息,加大研發和技術投入,有適當和合理的利潤,我認為這是對整個電視產業是好的。”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認為,在此輪面板漲價挑戰下,以低價殺入的互聯網品牌以及代工廠將受到更大調整,進一步加速行業向大品牌集中。
電視行業迎來集體漲價
“現在哪里還有1000塊以下的液晶電視,好些機型都漲了。”12月5日,廣州國美石牌橋店一位銷售員工告訴記者,自今年10月以來,電視行業迎來了漲價潮,以往市面上千元左右的32?液晶電視如今已難覓蹤影。
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個賣場發現,各大品牌的電視產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價。其中,原本千元出頭的機型價格上調得尤其明顯。“像32?、40?這種小尺寸彩電是價格上漲較為明顯的,大屏就沒有這么明顯。”廣州蘇寧正佳店店長林杰表示。
11月21日,樂視電視宣布今年內的第二次漲價,40?、43?、50?、55?部分機型每臺價格再度上調100元,65?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對于漲價原因,樂視方面表示:“由于上游供應鏈面板供應不足,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單臺電視已超出樂視生態補貼能力。”
而風行電視CEO周坤接受采訪時表示,風行電視從12月起開始進行調價,各尺寸漲幅從5%-10%不等。“樂視漲價除了面板原因以外,還要緩解公司近期的資金壓力,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也是出于無奈,畢竟規模優勢還是不夠,但還是在負利運營。”一位互聯網電視從業人士表示。
事實上,不光是互聯網電視品牌,面對這次近十年罕見的面板漲價潮,傳統電視品牌也開始扛不住了。海信電器和TCL集團最新財報披露,受面板價格上漲影響,海信電器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0.75個百分點至16.25%;TCL集團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21.8%,旗下華星光電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5.7%。創維數碼2016/17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也顯示,集團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4.7%降至22.6%,盈利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4.3%下降到1.3%。
12月5日,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表示,創維暫時沒有漲價計劃,但行業的成本漲幅已經達到10%-20%,原因就是液晶面板漲價。據周坤介紹,今年8-12月,上游屏的價格上漲了近40%,“前半段是小尺寸,后半段是大尺寸。因為電視的平均尺寸一再上升,大尺寸屏的供應也越來越緊俏了。”周坤說。
董敏分析認為,此次電視價格大幅上漲的一個原因是雙11促銷期后的價格回調,另一個原因是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帶來了成本壓力。董敏預計,回升后的價格將會維持到明年年初。而劉棠枝預測,此輪漲價潮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新成本結構下的電視競爭
對于面板供應緊俏,董敏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今年三星關閉了一條40?7代線,導致市場一下子少了1200萬片面板供應;其次是年初臺南的地震,致使臺灣兩大面板廠都出現了部分停產;還有就是三星今年力推的超薄面板,新的玻璃厚度和工藝技術導致良率大幅度降低;最后是中國以及全球電視尺寸的升級,“每漲一?就會消耗一條新的面板線,這些都使得今年面板供應偏緊。”董敏說。
此外,匯率也是個問題。周坤認為,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用美元結算的屏將會繼續漲價。據其介紹,以42?面板為例,現在的成本已經在145美元左右,相當于人民幣1900元。“這對于沒有自己工廠的互聯網品牌來說,風險相當大。因為匯率是個不可預測的因素。”周坤表示。
周坤預計,不少互聯網品牌將會在明年春節前后的旺季會出現缺貨的情況,“這一輪價格上漲,對以低價為噱頭、不顧商業本質一味燒錢、燒資本的模式是個痛擊。”
董敏稱,規模大的廠商面對面板廠商更有話語權,無論是在定價還是物量的保障上面,所以一般來說規模大的企業有一定優勢。但是從今年面板漲勢來看,太兇猛導致沒有一家能夠幸免。
“這幾年電視毛利和利潤還是比較差的,有些企業都在經營盈虧線上,無論是整機廠還是代工廠,他們確實是在下半年非常困難。”在董敏看來,因為價格上漲出現在年末,對今年電視的銷量和價格的影響不會很大。他預計,今年國內整體銷量大概為5076萬臺,銷售額是1532億元,總體呈現量升價跌趨勢。
“在此背景下,優秀的品牌、有較強研發能力、經營狀況好、渠道布局好的彩電企業將勝出,可能會帶來行業的整合。”劉棠枝表示,面對成本上漲,創維將會加快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加大對中、高檔產品和大板的推廣力度,以及控制特價機型的比例等多項措施來提高經營效率,應對面板上漲所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