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華
瀏陽集里人,福建華方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福建康得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瀏商語錄:經商首重格局,格局決定未來的發展潛力。不能一味的“向錢看”,打開個人的眼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很重要。
初見田丹華,是在初秋的一個下午。她是位身材嬌小的女子,著藍色套裝,清秀的臉上淡妝輕點,短短的秀發攏在耳根后,將田丹華的從容、恬靜襯托得恰到好處。再加上一口江南女子獨有的軟糯音調,正是一副居家女子的美好形象。
而出乎人意料的是,身為80后的田丹華還有另外一個令人艷羨的身份——公司老總。2005年大學畢業就嘗試創業,2014年公司產值過千萬,而家庭更是幸福美滿,擁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然而,2014年,她放棄產值千萬的公司,與丈夫一起跨界研發智能科技產品。她的理由很簡單:“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希望能改變中國孩子的幼教模式。”
如今,田丹華的智能玻璃廠已經投產,成為全國第五家,福建省第一家投產該產品的工廠,生產研發的VR幼教產品也出了最新成果,受到孩子們的追捧。
下海
創業初期,五元錢的盒飯都嫌貴
1983年,田丹華在普跡出生,不久后隨父母遷往集里。不錯的家庭條件讓她養成了大方開朗的性格,也喜愛接觸新事物。
“閑不住。”對于當年的決定,田丹華如此解釋——2004年大學畢業后,不甘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田丹華選擇了下海經商。2005年年初,田丹華與丈夫選擇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創業,“因為我丈夫是福建人,所以我當時想著應該能干一番事業吧。”而當時,5萬元是他們所有的創業本錢。
現實總是骨感。初到福州,田丹華成立了福建華方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選擇進軍建材行業,“租了門面,搞好裝修后就只剩3千元”。由于缺少經驗和人脈,創業之初,田丹華夫妻只能到各個工地轉悠,連續跑了兩個月都未能接到訂單。而此時,他們的本錢已花光,“每頓飯吃5元錢的盒飯都嫌貴”。
放棄創業回瀏陽?不行!“雖然家人不會責怪,但不想被別人看輕”,于是,性子要強的田丹華咬牙堅持了下來,又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到處拉業務。天道酬勤,沒過幾天,他們接到了第一單生意,“雖然生意不大,卻是我們的救命稻草。”
公司步入正軌后,田丹華的直爽大方讓她的生意順風順水,并且越發壯大。從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公司年產值最高時達到5千萬。在此期間,田丹華也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家庭生活幸福安逸。
跨界
放棄十年老本行,研發智能玻璃
就在旁人艷羨時,2014年,田丹華卻做出轉型的決定,跨界研發智能科技產品。“經過了深思熟慮,丈夫也很支持我的決定”。
帶上眼罩,視界里全是動感的畫面,有海洋、有星空、有大地;一塊透明玻璃上突然出現的電影視頻;用手機掃描圖書,書上的魚兒突然跑到了手機界面上……走進田丹華位于福州市萬達商場的展廳內,記者如同置身科幻世界,這些科幻般的產品就是田丹華跨界玩轉智能產品的新成果。
對于研發的新產品,田丹華很是熟悉,她介紹,除了這些產品,智能玻璃還有著很大的應用領域,如未來轎車上的智能玻璃,它不僅起美化作用,還將為現代汽車增添變色、映像等新的功能;如果智能玻璃應用在家庭中,比如窗戶,就可以通過溫度的變化,從而完成顏色上的轉化。2015年,田丹華的智能玻璃研發成功后,開始選址建廠。2016年,田丹華的玻璃廠成功投產,這成為當時全國第五家、福建省第一家投產的工廠。
前期連續投入近2年,終于開始有了成果,這并沒有讓田丹華停下來,田丹華認為,文化、科技行業是沒有天花板,一直在不斷上升的行業,只能不斷提高自身研發水平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瀏商特寫
“玩轉智能產品就得與時俱進”
在田丹華研發的新產品中,智能玻璃成為最快投入生產的產品。
以VR技術研發以及智能玻璃生產為主,增強現實感的AR產品、裸眼3D電視機、智能顯示玻璃、語控葉燈、鐳射鍵盤、智能水杯等新產品,琳瑯滿目的智能產品擺放在展廳內,讓前來體驗的顧客大呼過癮。一名顧客笑著說,“小時候常常想象的東西,在這都實現了。”
在體驗廳內,有田丹華自己研發出的產品,也有她買來的最新的智能產品。她還有一個愿望,希望能結合國內最新技術,研發出更多的產品。田丹華介紹說,做科技行業,是能實現共贏的行業。比如,她就與華為公司合作,在借用華為的裸眼3D原技術的基礎上,生產出其他產品,“科技產品在不斷更新換代,玩轉智能產品就得與時俱進。”
現在,田丹華正在著手如何改進智能玻璃的工藝,希望能省去投影儀這個部分,直接可以讓玻璃充電成像,“真正的實現印刷電路。”
“智能玻璃實際上是一塊可以充電的玻璃膜,通過這塊膜實現成像。”說起未來的產品,田丹華自己也充滿著期待,她笑著說,以后買電視機時就可以像裁縫一樣,想買多大尺寸的電視機,就裁一塊多大的玻璃膜回家,“還更省電,每平方米的玻璃每小時只用4瓦電。”
瀏商講述
希望改變中國的幼教方式
“新產品很博眼球,可實際產出并不大。”轉行不到兩年,光投入研發的資金就達到數百萬,可實際的產出卻并不大,如此情況并未讓田丹華退縮,田丹華有個遠大的目標,希望利用VR技術開發出適合幼教內容的產品。
實際上,也正是為了孩子的成長,才促使田丹華轉行創業。田丹華坦言,她一直希望給孩子一個開放、包容性的成長環境,在如今信息化時代越發走近生活之際,她認為孩子的教育也得實現信息化。
如何讓孩子不用總是埋頭枯燥的書本,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是田丹華目前的想法,現在她的公司已經研發出相關產品。記者就見到了其中一款產品,通過一臺簡單的智能手機掃描一本幼教圖書的內容,孩子就能通過手機生動地看到圖書上的內容。例如,圖書上有一只烏龜,當手機拍攝這只烏龜時,烏龜就會在手機里活蹦亂跳,并且顯示烏龜的介紹等資料,孩子還可以伸手放在手機下面,就感覺手掌能抓住烏龜一樣,十分神奇。
“提前用VR技術輸入了書本的內容,可以改變原本枯燥的教學,讓孩子更快更容易接受知識。”新產品生產出來后,田丹華第一時間給自己2歲的兒子試用,看到兒子歡喜的樣子,她充滿著堅持下去的動力,她說,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研發出符合中國孩子的幼教科普智能產品,改變中國孩子的幼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