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玻璃銷售可以‘論噸賣’,也可以‘論斤賣’。”湖北戈碧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戈碧迦”)董事會秘書王興寬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專訪時表示。
戈碧迦是一家從事光學玻璃及特種功能玻璃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潛心玻璃材料研究,完成了從生產水晶玻璃到光學玻璃和特種功能玻璃的轉型升級。

戈碧迦董事會秘書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蜜蜜 攝
光學玻璃領軍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
走進戈碧迦產品展示中心,陳列柜上擺滿了形狀、顏色、厚薄各異的玻璃原件,這些玻璃原件是企業研發出的光學玻璃、微晶玻璃、防護玻璃、耐高溫高壓玻璃等系列產品。在玻璃應用區還擺放有投影儀、望遠鏡、無人機鏡頭、安防鏡頭、車燈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產品。
王興寬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產品根據功能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劃分為光學玻璃及特種功能玻璃兩大類。光學玻璃被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車載鏡頭、光學儀器、智能投影、照相攝像、激光雷達、光學傳感器、VR/AR設備、半導體等領域。
公司以光學玻璃積累的技術為基礎,結合市場需求所研發的特種功能玻璃,目前已成功開發納米微晶玻璃、防輻射玻璃、耐高溫高壓玻璃等多款特種功能玻璃產品,分別在抗跌耐摔高強度手機蓋板、強輻射環境防護及耐高溫高壓環境應用等領域實現批量銷售。
在特種功能玻璃材料方面,目前公司的防輻射材料市場占有率約占30%以上,微晶玻璃材料主要應用于電子消費品,相對市場空間較大,也是未來的工作重點。

戈碧迦董事會秘書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介紹企業產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蜜蜜 攝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3992.41萬元,同比增長39.89%。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共123人,開展研發項目15項,新增6項發明專利。
王興寬表示,“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8%左右,較去年增加3%以上,從資金對研發投入不斷增加、重點保證。”
近期公司研發中心先后購置29臺(套)國內外先進檢測設備,增加檢測項目18個。隨著公司研發項目逐漸增多,公司開始推行IPD研發體系項目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類物理、化學檢測試驗室,覆蓋各類玻璃材料的全性能檢測。同時,積極推進研發中心檢測能力的CNAS認證工作。
在戰略定位上,公司始終堅持聚集于玻璃材料研究,堅決走自主研發、創新驅動的道路,通過長期的技術、資源和資本的投入與積累,蓄勢待發。未來將突圍重點產業鏈的關鍵技術環節,打造企業更多的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
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深化現有研發體系建設,加大研發投入,搭建更優、更高的研發平臺,從研發機制、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等各方面進行完善,不斷提升公司的研發競爭力。此外,還要通過拓展公司研發場所、市場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公司研發投入。
他指出,目前公司積極布局“光學成像、電子消費、醫療包裝、半導體”四大板塊,開發新技術、拓展新領域、深挖新市場,圍繞重點產品、市場,確定公司的大單品、大客戶,積極拓展新市場新客戶,以及增加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均有望為公司明年業績的提升奠定基礎。通過過去幾個月的努力,公司生產經營已出現較好的趨勢。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而工藝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水平。
王興寬表示,戈碧迦非常重視設備改造、工藝優化的技術改造工作,因為自身行業的特殊性,所有工裝都是自主研發、自主安裝調試的非標設備。設備工裝在生產成本中有非常大的關系。公司近兩年提出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工作,成立了技術改造小組,圍繞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進行了突破。
此外,公司的發展得益于當地政府及人民支持,公司發展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社會責任。在企業的制造環節,戈碧迦高度重視安全、環保及職業健康。公司積極參與當地政府領導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為當地貢獻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北交所成功上市,公司發展形成“質”的跨越
戈碧迦于2024年3月25日完成北交所上市,北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公司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成為一次質的跨越。
王興寬對記者表示,公司上市后,融資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銀行授信大幅增加,改變了以前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的局面。
此外,公司上市后更容易吸引到優秀的管理和技術性人才,今年公司引進高校研究生、應屆生達26人,為公司研發、市場提供大量優秀人才。在市場競爭力方面,公司上市后,在企業的內部治理、經營管理能力、產業鏈融合等各方面有明顯提高,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公司上市后,從管理機制上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公司所有的管理層都認識到上市后,公司的經營管理要更加規范。”王興寬說。
在回報投資者方面,由于今年戈碧迦剛剛上市不久,因此暫沒有實施回購計劃,但是公司落實交易所“提質守信重回報”行動,按每10股派發1元對2023年利潤實施了分紅。
王興寬表示,“關于分紅,在公司管理層有比較清晰的認知和明確的目標,希望堅持每年進行分紅一次。”
他還指出,公司登陸北交所后,希望通過資本市場讓公司的產品與產業終端成功對接,實現資本與產業的共進;此外,希望通過加快推進落實公司的員工股權激勵等,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機制,為股東帶來持久價值回報,進一步激發核心團隊和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