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光伏行業需求高增長階段已過,行業全環節價格加速下跌,產業價格見底。東吳證券數據顯示,一方面,上半年累計招標規模大幅下降,截至6月底,光伏新增組件招標項23個,總計招標規模達77.07GW,同比-55.82%。另一方面,中標也并不意味著能賺錢,2024年6月以來組件招/中標9.3/12.3GW;6月底中標價格持續波動,為0.829元/,周環比減少0.57%,月環比減少5.53%。

供需失衡之下,光伏主產業鏈的企業受到明顯沖擊,經營承壓,從目前釋放的半年業績預報可以看出,多數主產業鏈企業面臨著巨額虧損壓力,探底的悲觀情緒彌漫市場。但對光伏產業來說,當前來到了一個供給側改革的拐點,行業需要出清調整,但積極的市場信號仍在顯現。就半年業績預報來說,有大幅虧損的企業,但也有仍在盈利的企業,集中于主產業鏈之外,比如逆變器、輔材、電站、設備等領域。探究其背后盈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類是受益于海外藍海市場,通過錯位競爭實現業績增量。
以逆變器領域的德業股份為例,上半年預計盈利11.83-12.83億元,根據此業績預告,德業股份二季度凈利潤預計環比增長73.2%-96.3%。德業股份在2016年時進入逆變器市場,已成為當下的戶儲龍頭企業,其海外發展戰略瞄準亞非拉藍海市場,錯位競爭之下,出貨量迅速提升。
機構調研顯示,德業股份在亞非拉的戶儲份額占據顯著優勢,其中東南亞60%+、南非60-70%、北非40-50%、巴西15%、巴基斯坦60%+。隨著這些新興市場戶儲需求爆發,德業股份實現超預期盈利。
一類是通過產業協同發展拓寬安全邊際,最小化產品降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特變電工作為目前業績預告中中盈利最高的企業正屬于此類。7月10日,特變電工發布中期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億元~31億元,雖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58.48%~62.5%。但在行業大量企業虧損的現狀下,特變電工能實現此業績已屬不易。

特變電工業務廣泛,涉足多個能源品類。在多晶硅售價大幅下跌、煤炭銷售價格有一定下降的基礎上,特變電工的輸變電產品、輸變電成套工程、發電業務、黃金業務穩步增長,實現半年業績盈利。
還有一類屬于龍頭壟斷資源顯著,最為典型的是光伏玻璃領域。
光伏玻璃的龍頭信義光能,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8.79億元至20.18億元,增長35%至45%。光伏玻璃與產業鏈其它環節的不同之處在于,行業龍頭的壟斷優勢顯著,具有超白石英砂資源優勢、大窯爐生產工藝技術優勢、生產設備自動化優勢等,盈利水平與中小廠商在顯著拉開差距。
對信義光能來說,在今年上半年,其2023 年投產的六條生產線產量順利釋放,期內銷量增長,同時純堿、天然氣等生產成本下降,以及上半年盈利基數較低,亦推動期內業績增長。

但是同時也有機構指出,由于國內外需求疲軟,需求持續下滑,同時本年至今新投產的產能增量令玻璃供應量不斷增加,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供需不平衡加劇,導致材料庫存堆積至約一個月,玻璃價格亦下降,預期行業基本面疲軟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推低光伏玻璃價格,從而拖累信義光能下半年盈利表現。
此外,主產業鏈之外的部分環節,上半年還未受到產能過剩的直接沖擊,負面影響滯后。比如光伏設備領域的捷佳偉創,在上半年仍有著充沛的訂單量,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11.65億元至13.53億元,同比增長55.00%至80.00%。其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主要由于公司訂單持續驗收帶來收入增長,且光伏設備廠的產銷形式、結算方式及價格體系等有特殊之處。但在產能過剩導致的擴產邏輯走弱情形下,光伏設備在下半年迎來經營壓力。
結語
對光伏產業鏈來說,隨著全產業鏈進入底部區間,業績承壓成為普遍狀態,大家都在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