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走進位于商丘市睢陽區的河南省中聯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玻璃”),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隆,智能化機械臂運轉忙碌,偌大的車間內,難覓工人的身影。
中聯玻璃是一家以超白玻璃、電子玻璃、汽車玻璃及浮法玻璃原片制造為主業的新材料高科技企業,也是國家級綠色工廠、河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目前,公司已具備18米長超白大板玻璃連續生產能力,可生產3—19毫米不同厚度的玻璃產品,可見光透過率大于91.4%,銷售范圍不僅輻射國內市場,也已布局國外市場。
“浮法玻璃生產工藝具有連續、不間斷的特點。一條生產線一旦點火投產,24小時生產不停,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數字化改革,實現智能化生產。”中聯玻璃副總經理張飛龍說,近年來,公司加速數字化建設場景應用,首次實現國內玻璃行業全過程數字化抓取,打造了行業首個“5G+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讓原片成品率提升1%,目標綜合能耗節約3‰—5‰,單位成本降低3%,用電成本下降2%,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低于國家標準,實現了智能工廠駕駛艙全流程質量管控和生產運營智慧決策。
數字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賽道,而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將大大增加企業的發展動能。
中聯玻璃圍繞“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發展理念,瞄準市場需求,聚焦汽車、電子、光伏等應用領域,向“超薄、超白、超厚、超大”方面轉型升級。針對浮法玻璃生產的“卡脖子”難題,中聯玻璃成功建設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新一代優質浮法智能化示范線,實現光伏應用浮法玻璃2毫米系列產品長周期、高品質的穩定生產。
“我們整個生產涉及多道工序,且生產過程對溫度、壓強、時間等技術參數有著十分嚴格的控制要求,安全要求非常高。參數的突變、設備的障礙等任何一種狀況,不僅會影響生產效率和質量,還會影響安全生產,所以跟蹤監控生產參數及設備運行狀態,對企業至關重要。”張飛龍說。
2021年,中聯玻璃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設備健康管理系統上實現了數據采集、設備狀態實時監測、故障預測、維修保養、設備健康預警等功能。同時,系統還會像“管家”一樣,運用“物聯網+算法模型”建立設備數字孿生,根據設備運行狀態、保養維護記錄等情況,對關鍵重要設備定期自檢、自動評估、實時預警,實現了設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其使用效能和生產效率。
下一步,中聯玻璃將聚焦創新要素,圍繞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降能耗、增效益開展工作,深挖數字化技術和管理創新點,全力塑造數字化新高地,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記者 李鳳虎 劉夢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