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間,北玻股份披露2023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72億元,同比減少2.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41.91萬元,同比增長105.15%;扣非后凈利潤2692.66萬元,同比增長141.49%;基本每股收益0.0314元,同比增長105.23%。
對于凈利潤的大幅增長,北玻股份一季報顯示,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鋼化產業和玻璃深加工產業的訂單毛利率增長。
事實上,近年來,北玻股份銷售毛利率逐步提高,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9.10%、20.56%、26.62%。
對于毛利率增長的原因,《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公司投資者熱線了解到:“一季度公司產品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凸顯,產品市場認可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玻股份一季度利潤增長的因素有兩大方面,一方面受益于‘雙碳戰略’,公司通過不斷拓展延伸經營各類具有節能作用的深加工玻璃產品,深受客戶歡迎。另外一方面,公司技術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其自主研發的連續鋼化玻璃生產設備,客戶眾多,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北玻股份一季度利潤增長也與原材料價格密切相關,公司生產所用原材料主要包括鋼材、浮法玻璃原片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浮法玻璃的價格在1671.90元/噸至1798.30元/噸之間運行,低于2022年同期價格。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一季度鋼材綜合價格指數113.93至119.95之間運行,低于去年同期。
北玻股份是唯一生產經營玻璃鋼化設備的國內A股上市公司,玻璃深加工設備是公司的重要業務,其主導產品平彎玻璃鋼化機組年產銷量自2002年突破100臺以來,連續20年穩居行業世界前列,累計已有超過5500臺北玻鋼化爐在世界各地運行。其自主研發的鍍膜生產線已成為全球玻璃鍍膜行業的主流生產設備之一,帶動了中國玻璃鍍膜產業的迅猛發展。
深加工玻璃產品是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主要應用于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等領域,產品應用在國內外眾多知名建筑上,諸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玻璃工程、國家速滑館、“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
此外,北玻股份自主研發的連續鋼化玻璃生產設備,可用于光伏玻璃的生產加工是近年來公司另一業績增長點。全球光伏行業近年來總體處于快速發展態勢,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2-2023)》,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87.41GW,同比增長59.3%,連續十年位居全球首位,預計2030年光伏裝機量約436GW-516GW,行業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公司相關產品所處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業內認為,在雙碳目標下,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筑理念的升級、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業的發展等原因,市場對玻璃的環保性能、設計新穎性、工藝精度、產品品質以及玻璃深加工生產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節能化等要求進一步提高,使得我國高端深加工玻璃市場需求而持續放大。
在宋清輝看來,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玻璃深加工設備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在此背景下,2023年北玻股份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