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日益衰落,昔日的地產巨頭不再享有榮光。哪怕是碧桂園、保利這樣的TOP級公司,也不得不另想新出路了。
9月28日上午,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保碧新能源”)成立大會暨首個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奠基儀式在上海易連浦東界龍藝術印刷公司舉辦,界龍印刷公司為A股上海易連全資子公司。
按照規劃,保碧新能源計劃以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開發為核心,分階段逐步打造成國內領先的綜合能源管理服務商。

保碧基金堅定地認為,未來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場景,建筑領域全產業鏈將發生巨大變革,減碳技術及材料的大范圍推廣也將衍生出新的投資機會。
這一切的初衷,都是保碧基金希望通過產業和資本的雙重紐帶,使得產業資本不僅能夠在產業鏈中催生具有想象空間、高成長性的企業,還能推動整個地產產業鏈的碳中和轉型。
在不斷推進碳中和投資的過程中,保碧基金發現,分布式能源管理非常適合產投機構開辟創新業務,經過長達一年的市場調研和籌備,最終孵化了保碧新能源。
本質上講,分布式電站的投資收益水平主要受當地用電電價、光照資源時長和底層業主消納率影響,而地產產業鏈企業普遍有著更高的用電價格和用電電量,因此成為優質的分布式能源開發標的。
首先行業層面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光伏、風電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其成本逐年下降,目前度電成本已和火電成本相一致甚至更低,新能源迎來了應用爆發;伴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帶來了充換電的增量需求,用電容量也迎來了新的變化,這對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保碧基金發現,泛地產行業上下游蘊含著海量的分布式屋頂資源,這些產業往往帶有高耗能和連續生產的屬性,其平均的自用電消納率超出分布式電站行業平均水平。一般的工業企業屋頂,其消納率在60%到70%,而泛地產行業企業的優質屋頂資源往往可以做到80%-90%。
此外,保碧基金還可以借助自身產業優勢,在適合的能源場景中匹配儲能、充電樁以及綜合能源管理服務,響應國家倡導的建筑光儲直柔一體化,降低建筑綜合能源成本,提高發電收益。
幾項關鍵因素疊加,保碧新能源的成立水到渠成。

保碧新能源擬建設項目-皮阿諾中山板芙制造中心
分布式光伏電站誰都可以做,由保碧基金孵化、今年6月正式成立的保碧新能源會如何快速搶占先機?
保碧新能源總經理龐博就此指出,碧桂園創投和保利資本的團隊在公司成立前已做了詳盡系統的行業和市場研究,總結出了一套結合房企開拓、管控和運維的資源優勢,可應用在新能源賽道上的專屬打法。
雙方共同孵化的保碧新能源,將背靠各自集團支持,充分利用保碧基金生態圈及保利碧桂園體系內的社區屋頂資源,拓展光伏電站,儲能,充電樁業務,目標是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園區社區能源管理和服務商。
為何保碧新能源創立初期,即將自身定位為綜合能源管理服務商?
原因之一,分布式光儲充資產的投資和開發是有著不錯回報的投資賽道,也是切入綜合能源管理服務的重要抓手;其二光儲充資產的運維服務和設備節能改造也是核心可拓展業務;第三點則是基于以上衍生出的綜合能源管理系統、虛擬電廠和配售電服務、碳數據和碳資產管理等。
保碧新能源想要下好這一盤棋,獨到優勢也非常明顯。
首先是資源優勢。保利發展控股和碧桂園作為國內頭部的地產產業集團,能夠輻射廣闊的制造業企業,這些企業有著優質屋頂資源;同時兩大集團合計覆蓋超20億平米的物業,也是非常廣闊的能源管理和服務場景。
機制靈活創新是保碧新能源的又一大優勢。保碧新能源開創性地將房地產開發領域應用成熟的區域小股東合作模式,引入到分布式電站的開發領域,充分調動在地合作伙伴資源,迅速實現項目拓展。并將發揮地產公司多年來鑄造的區域公司現地資源壁壘,實現全國化的快速布局。
靈活機制也有助于人才建設。保碧新能源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儲備,地產開發和分布式電站開發,在人才能力稟賦和業務流程管理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對應的,保利發展控股和碧桂園在市場拓展和項目管理方面已儲備大量優秀人才。同時靈活機制也有利于吸引新能源產業團隊的加入和補強。
此外,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也是保碧新能源的重要優勢。前期來自保碧基金的資金注入已可以滿足業務快速起步的需求;后續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主導進行的市場化融資也將為大規模的開發儲備資金支持。
資源稟賦優異,行業認知獨到且深刻,保碧新能源一開始就具備了站在一線牌桌上的機會。公司以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開發為核心,計劃分階段逐步打造成為一家綜合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力爭于2026年實現8-10GW的裝機量。
據介紹,保碧新能源的愿景是堅持以分布式電站投資為核心主業、以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長期發展方向,向工商業業主提供全面優質的綠能節碳服務,助力我國盡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目前經測算,泛地產產業鏈分布式光伏電站潛在裝機量達46GW,保利發展控股和碧桂園集團能夠輻射的優勢范圍約5GW。未來,保碧基金將依托資源優勢,以地產產業鏈優質企業為側重點,通過區域小股東為合作方進行市場化拓展,借助二十余年地產的拓展能力,快速擴張。”龐博補充道。
從產業角度來說,投資新能源,擴展了房地產的邊界。地產,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建個樓,蓋個園區。而是像保利發展希望的那樣,打造出一個“不動產生態平臺”,打通產業的聯動,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保利資本副總經理李文軒的觀察中,地產行業已經從過去的“開發-銷售”導向,變成了“開發-服務”導向,地產商也需要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
光伏和換電等業務,也是房地產行業在轉型的路上,通過嫁接新技術,挖掘、盤活存量資源的一個樣本,將資本和產業資源巧妙融合。
更深層次的意義則在于生存和轉型。碧桂園和保利發展這兩家巨頭,目前一個排名第一,一個位列第三,都是國內開發商的翹楚。但他們同時也面臨地產開發規模到頂的局面,以及去年以來購房需求的萎縮,在今年都出現了銷售的大幅下滑。
即使是巨頭地產商們,也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未來新世界中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也是兩家巨頭罕見聯手,投資新能源的根本原因。
光伏、電動車,正是當下資本爭相涌入的未來朝陽產業。而地產行業雖然式微,但地產資本仍然雄厚,大型地產商家族和央、國企旗下的投資基金,擁有大量可以投資的資金。
保碧新能源聯席總裁嚴馳晨表示,保碧新能源會開啟對外融資,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產業合作方和產業資本加入。
很難想象,幾年前地產巨頭們會對光伏感興趣。那時的他們,熱衷于搶地、融資和蓋樓。如今,保利和碧桂園來搶新能源,正是地產黃金時代逝去、新能源崛起的隱喻。
潮起潮落,巨頭的動作,折射著行業的興衰,也決定了他們能否在新的時代,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