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在咸陽G8.5+基板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聽一段關于創新軟實力鍛造發展硬功夫的故事。
“G8.5+基板玻璃被稱作平板顯示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依靠最先進的設備、技術和材料才能生產。我們花費了20來年的時間,投入190多億元,終于做到了!”說這話時,彩虹顯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淼把腰板挺得筆直,而同他一樣挺直腰板的,還有中國的平板顯示產業。該項目投產達效后,每年生產基板玻璃1450萬片,可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進口替代,保障我國1.5萬億規模液晶面板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解決我國在平板顯示產業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6月21日,機器人在彩虹咸陽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生產線上作業。群眾新聞網記者田涯攝
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當李淼自豪不已時,在幾公里外的光伏新能源配套產業園,一座初具規模的廠房內,幾臺形似巨型手臂的機器人正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生產線上進行下片鋪紙作業。
“溫柔”地抓取、精準平穩地放置、快速靈活地扭轉……機器人有條不紊的節奏里,人們感受到陜西工業制造不斷優化產業體系,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向“智”造邁進的脈搏律動。
“從下片、搬運到包裝,我們實現了全程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工人僅進行設備巡查、維護等工作,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彩虹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仝小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