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6年的兵器裝備集團所屬成都光明,在1958年就熔煉出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堝工業化生產的光學玻璃。發展迄今,公司能夠生產270多個品種的光電玻璃,占有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成為中國光電行業發展的牢固基石。作為全球最大的光電玻璃研發制造企業,成都光明深知肩上的責任,不斷攻克光電玻璃技術難題,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為國產光電產業領軍世界創造可能。
登高望遠,砥礪未來,成都光明勵志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承擔起保障國家戰略急需、支撐光電行業發展兩大使命,在光電玻璃產業領域打造鏈長。
加快科技開發,以“光明創造”打通行業痛點
近年來,隨著國內光電行業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高端光電玻璃被應用到國產光電終端之中,但這些材料的核心制造技術,還有很多沒有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成都光明瞄準這一行業痛點,依托多年來深耕光電玻璃材料領域積累的研發制造實力,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重點開展高端光電玻璃材料制造技術的研發攻關。成都光明年均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8%以上,每年完成10款以上新品開發,居同行業首位;同時,深化與大學、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開發的高端光學玻璃、特種光學玻璃實現量產,填補國內空白;成都光明核心產品鑭系、氟磷酸鹽光學玻璃等產品,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部分產品指標達到世界領先。
2021年8月,某國產手機品牌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機,裝備了“高強度納米微晶玻璃”,這種材料不僅具備了國際知名同行類似材料相當的抗跌落性能,更獨有良好的熱彎加工性能,這種材料正是來自成都光明。不僅如此,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微電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越來越多的“光明創造”也已經實現了部分或者完全替代進口,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將光電玻璃材料核心技術掌握在了中國人的手中。
截至2021年末,成都光明申請發明專利1200多項,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共主持或參與修訂國家、行業標準32項;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并入選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名單。
用好科技“武器”,以“光明擔當”推動行業破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紅外測溫裝置是在車站、碼頭、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體溫快速篩查的高效設備。硫系紅外光學玻璃是這類設備核心材料,由于生產難度高,國內能夠制造該產品的企業屈指可數,而成都光明經過多年的研發,掌握了關鍵制造技術,并擁有國內該產品一半以上的產能。接到下游企業以及多地政府發來的保供函件后,成都光明克服困難,滿負荷生產,兩個月產量超2019年全年,有力支援了全國一盤棋抗“疫”工作。
全國疫情形勢趨緩以后,全國各地相繼復工復產,成都光明一方面不惜犧牲部分成本,全力保障光電玻璃原材料品種、納期、產量,滿足下游企業用材需求,一方面推出以H-FK95N為代表的高性能產品和以獨創的平拉成型技術生產的光學玻璃棒料,大幅提高光電產品性能、降低后續加工成本,為行業復蘇注入活力。
為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助力國家開展核能源研究,成都光明加緊推進防耐輻射玻璃的產品升級。該類產品主要用于核能源后處理裝置的觀測窗口。通過配方優化、工藝創新,成都光明全面實現該類產品的連續熔煉,產品直徑大幅提升、透過率提高兩個等級、綜合良品率提升15%,各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制約核能源后處理裝備的“卡脖子”難題,為從事核能源后處理研究的科技人員提供了可靠的“護甲”和清晰明亮的“眼睛”。
促進科技轉化,以“光明服務”助推行業升級
成都光明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拓展服務領域,為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持。隨著越來越多光電終端企業將設計研發從海外轉入國內,越來越周到、貼心的“光明服務”既讓成都光明的研發更加貼近終端需求,又為國產光電行業快速提升提供了推動力。
為了實現高端光學玻璃關鍵原材料的國產化,成都光明向化工原材料供應商派駐管理人員,協助他們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原材料品控;下游企業加工良品率低影響交付,成都光明派駐技術人員協助開展加工技術攻關;終端企業產品設計階段,公司提供光電玻璃原料選用、加工建議,并最大限度縮短訂單到打樣的扭轉周期,盡己所能推動產品迭代研發,幫助客戶搶占市場先機。
不僅如此,成都光明還探索與有實力的光學模組生產企業、光電終端制造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合資開發、專項課題研究、特聘專家、聯合開發、委托設計等方式,全面調動社會資源,合力解決研發和生產中的現實問題,開發新型光電材料、開展光電材料精密制造工藝研究。
成都光明還積極探索網絡營銷模式,通過網絡銷售平臺,為新興光電企業、中小科研機構提供小批量、多種類的產品支持和技術支持。從2021年8月網絡銷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至今,成都光明共服務新客戶41家,接受咨詢260多次,解答專業技術咨詢60條,成交訂單85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