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1年上半年的“明星品種”的玻璃期貨,七月開始逐步跌落神壇,開啟了為期5個月的回調。但就在臨近春節,下游施工季節尾聲的時點,由于下游訂單充足,積極的搶著“備貨”,玻璃連續反彈數周。面對此前大幅的回調、淡季的強勢,我們對于2022年或許又多了一份期待。當前玻璃的成本支撐似乎經受住了考驗、也沒有等到“高齡”產線的集中檢修,春節之后玻璃是否還能上演去年類似行情,可能還是要看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01
供應端檢修博弈
細數玻璃供應端的變化,發現玻璃產能從2020四季度開始提升,到2021年8月份,月度產量達到近5年的高峰,為8886萬重量箱(444萬噸),然后開始回落,2021年四季度月度平均產量在8300萬重量箱附近。所以供應端并沒有大的變動,維持高位持穩,中間可能會伴隨局部地區的限產、檢修等情況。
平板玻璃月度產量(2017-2021)


市場預期2022年將是檢修高峰年,超過十年的玻璃產線約有15條,如果玻企利潤在沒有大幅持續虧損的情況下,集中一個時間點檢修的可能性較小。且據行業資深人士了解到,目前在產的玻璃產線最高的已經15年、且檢修也需要較高的成本。所以不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很難出現集中的檢修。
目前國內剔除僵尸產線后,共有玻璃產線297條,在產262條(5200萬噸/年),企業開工率88%,產能近期高位持穩沒有大變化,處于同期偏高水平。
02
地產回暖需待時
2021年2季度以來,地產建筑的施工面積、竣工面積、新開工面積、拿地數據等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放緩,這也是導致了2021年下半年成材端消費不景氣的原因。政策層面強調“房住不炒”,通過二手房貸款收緊、地產稅等手段調控房價。加上個別地產頭部企業資金問題,給未來地產行業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雖然去年地產拿地、新開工等還沒有傳導到竣工端,當前竣工存在一定韌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期的增速放緩可能會逐漸傳導到竣工端。但2021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2022年的經濟發展要“穩中求進”。加上城鎮化率的提高,房地產市場供給逐步優化等因素,未來地產或不用太過悲觀,只是恢復到之前局面需要一個偏長的時間來換取。
近期由于下游積極的備貨,玻璃生產企業庫存累積的局面有所緩解,截至上周五全國樣本庫存3257萬重量箱,庫存小幅去化。
03
利潤跌速放緩
玻璃企業生產利潤從2020年后半段開始逐步轉好,在2020年中達到1500-2000元/噸的利潤,然后由于現貨價格的回落,利潤開始逐步下滑,到現在的平均200-300元/噸(其中石油焦制和天然氣制得利潤200-300元/噸,煤制氣制得利潤500-600元/噸),跌速放緩,利潤情況有所企穩。現在玻璃現貨價格集中在1900-2100元/噸之間,近期價格小幅提升。
04
近遠月價差接近
玻璃2205合約基差在00至+50之間波動,不同月份合約價差在100點附近。期貨作為價格發現的工具,不同合約的價差也反映出當前市場對于未來玻璃走勢有太多的集中預期,還需要春節后進一步的博弈。
期貨倉單來看,從2021年12月中旬開始,庫存倉單從近600張逐步遞減到現在的8張。倉單庫存數量作為貿易商在對于未來價格的態度,不考慮別的因素,僅從庫存倉單的數量來觀察,更有有利于多方一些。
05
玻璃綜合觀點
綜合來看,供應端暫時并沒有大的變化,消費由于“淡季備貨”提振小幅轉好,生產利潤跌勢放緩。短期的備貨提振恐怕不能直接讓下游建筑地產、汽車玻璃的消費有質的改變。所以短期玻璃反彈空間或有限,位置震蕩偏強態勢。未來趨勢性的機會還是重要點要關注下游建筑地產改善、供應端產線的變化、疫情等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