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碳排放過程中,就算是同等重量的杯子,其排放量也會因形狀不同而有所差異。
邁入德國萊茵TUV集團展臺,三只精致通透的玻璃杯一字排開。一側還配備了可測量的智能區域。只要將杯子放在感應區上,數據后臺就會實時顯示各項綠色指標。這正是該集團將亮相的全球首發新品——“碳排放智能仿真運算模型”。
工業設計中,設計師們往往有類似困擾——只有生產出成品才能進入后續檢測環節。一旦檢測不通過,就會面臨“推倒重來”的風險。“運用這一模型后,就能幫助企業將碳排放精算這件事前置到設計環節,”萊茵大中華區產品服務事業群副總裁夏波解釋說,從形狀到大小,設計者均可在后臺利用模型測算,而無需產出實物。
夏波介紹,該碳排放智能仿真運算模型從數據出發,通過建模、碳排放計算,最終推演出產品優化方案,為企業提供可視化的碳排放精算系統,幫助企業挖掘研發設計中潛在的碳排放問題,從源頭提升產品的環保性及其他性能表現。
產品的選材、設計結構、工藝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如二氧化碳排放、水污染、雨水酸化等。碳排放智能仿真運算模型的推出,一反檢測檢驗認證行業的傳統操作流程:從研發階段就介入產品設計,避免在大規模生產階段發現對環境的影響問題不得不返工,有助于節省研發的時間和成本、提高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效率。同時,企業既是碳排放的主體,也是落實碳中和目標的主體,通過該模型,有助于強化制造企業的節能減排意識,增加產品在本地市場的差異化優勢,從源頭抓起,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服務提供商,TUV萊茵自2010年起開始為高度關注節能環保、低碳減排的客戶提供綠色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為汽車、化工、光伏、電子電氣、地產、電池、建材等行業提供整個生命周期的耗能和碳排放數據收集、建模量化指標以及評估等服務,涉及原材料、設計研發、生產過程直至產品回收等各個環節。TUV萊茵是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德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局(DEHSt)以及臺灣認證基金會(TAF)授權和認可的溫室氣體審核查證機構。
今年,TUV萊茵大中華區推出了企業低碳轉型解決方案,為組織、人員、產品、碳減排/清除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審核、碳足跡計算、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碳戰略管理師認證等專業支持,并發布了適用于氫能產品的碳中和認證標準;同時作為理事單位正式加入中國節能協會碳交易產業聯盟,將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