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景氣持續,中樞上移行業盈利新高,中樞上移。
雖然玻璃與水泥相比,競爭格局或協同基礎相對一般,但2017年以來的玻璃價格也已經擺脫了歷史上3年的周期表現,并且在持續創新高。我們認為中期玻璃行業盈利同樣有望保持高位穩定,但與水泥不同的是,其更多依靠行業供需改善而非格局變化,政策限制下供給新增依然有限,玻璃行業偏緊的供需格局有望持續。
雖然玻璃與水泥相比,競爭格局或協同基礎相對一般,但2017年以來的玻璃價格也已經擺脫了歷史上3年的周期表現,并且在持續創新高。我們認為中期玻璃行業盈利同樣有望保持高位穩定,但與水泥不同的是,其更多依靠行業供需改善而非格局變化,政策限制下供給新增依然有限,玻璃行業偏緊的供需格局有望持續。
光伏玻璃:總量增量&結構調整
需求總量擴張,結構調整中。碳中和推動中期光伏需求有望保持持續增長,預計十四五需求有望保持25%復合增長,且需求結構在發生變化,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進一步拉動玻璃需求)及組件大尺寸趨勢下,大尺寸薄板或出現結構性供給緊張。當前玻璃價格已下跌至歷史低位,考慮到下半年需求回升,預計光伏玻璃原片價格有望觸底回升。
彈性顯著的老牌浮法龍頭
發展歷程:1958年公司前身江蘇玻璃廠籌建;2004年,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收購重組江蘇蘇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4年中國建材入主公司,并于2016年增持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截至2020年末,公司實控人為中國建材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公司23.01%的股份。
產能產線分布:公司擁有7大基地,覆蓋江蘇、山東、陜西、內蒙古、尼日利亞等地,合計產線12條(未考慮福建龍泰、尼日利亞產線擬收購),產能6200t/d。江蘇、陜西冷修產線于2021年6月份點火。2020年玻璃銷量3660萬重箱。此外公司還有一條離線鍍膜玻璃生產線、一條雙玻組件光伏玻璃深加工產線及一家藥玻產線技術服務公司。
浮法玻璃:銷量有望增長,彈性顯著。銷量增長:1)冷修復產:陜西、宿遷冷修產線復產,產能增加1000t/d;2)收購擴張:公司擬通過收購福建龍泰實業55%股權,其已點火一條700t/d產線,且目前正在建設一條產能600t/d的汽車玻璃產線;此外,在2020年底公司公告擬收購尼日利亞一條產線。降本增效:公司與旗濱等龍頭相比,單位成本以及費用較高,主要受制于規模較小,隨著規模擴大,有望攤薄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光伏玻璃:加大光伏產業鏈擴張。公司持續加大產業延伸,東臺、威海、陜西等基地生產在線Low-E、Sun-E等鍍膜玻璃,宿遷、陜西基地生產汽車、車鏡、光伏背板、電子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2020Q4,公司投產年產能1,200萬平方米雙玻組件用超薄光伏封裝材料深加工生產線;冷修技改后江蘇、陜西產線計劃加入超白品種,為光伏組件提供玻璃原片;此外計劃將原南京光伏玻璃產線搬遷至江蘇宿遷,并新建光伏壓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