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不斷,已成為2021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鏈最重要的關鍵詞。隨著上游多晶硅料因供應緊張價格持續刷新高點、沖上18萬元/噸,硅片、電池、組件價格也不斷走高,給今年大規模光伏裝機目標蒙上陰影。行業緊張形勢下,東方希望集團于5月11日宣布新增寧夏25萬噸/年多晶硅項目,相當于2020年全球產量的一半,這一消息引發了光伏圈的熱議。
“很多人認為東方希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很保守的,但這次出來(指宣布在寧夏新建25萬噸/年多晶硅產能)可能又會認為我們很激進。”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5月14日在上海的集團總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東方希望絕不是奔著硅料每噸18萬、19萬的高價搶風頭。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作為光伏上游重要原料的多晶硅料嚴重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太高太快有損行業健康,必須緩解供應緊張、平抑價格。他說,寧夏硅料項目的投產節奏取決于政府審批和市場接受程度,“不能沖擊市場、走向另一個(暴跌)極端。”
一期體量高達25萬噸的寧夏多晶硅項目是出于劉永行對光伏長期需求的判斷,也是東方希望耗時十余年謹慎推進多晶硅業務的結果。東方希望從十多年前開始研究多晶硅時便定下目標:3萬(元/噸,下同)不停產、5萬能盈利、7萬是正常價格。“我們從未想過謀求10萬元以上的價格。”劉永行對澎湃新聞稱,硅料價格穩定在7萬左右,上下游都會感到舒適。在此價格水平上,行業能健康持續發展,東方希望通過嚴控成本實現較低價格下的盈利。

視市場需求把握寧夏項目投產節奏
對于多晶硅產業,劉永行和東方希望謀劃了十年以上,步步為營靠近最初設定的極限成本目標。
5月11日,東方希望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訂光伏新能源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東方希望將在寧夏投資建設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等循環經濟項目。總體規劃40萬噸/年多晶硅、高純晶硅上下游一體化項目,其中一期以25萬噸/年多晶硅為主體,配套建設20萬噸/年工業硅、電子級高純晶硅等項目,預計總投資300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達300億元,直接解決就業約1萬人。
2013年,東方希望進入光伏行業。寧夏項目是其繼落子新疆之后,再度開辟多晶硅生產基地。2020年,該公司的多晶硅產能位居全球第六,此番高達25萬噸的寧夏硅料產能一旦投產,不僅將重塑硅料市場格局,中國企業在全球多晶硅制造商榜單上的座次也將改寫。
世界范圍內的碳中和目標刺激清潔能源產業加速擴張。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在鑄錠/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總產能超過500GW(1GW=1000MW)。劉永行表示,如果要滿足下游供應,需要一百五六十萬噸多晶硅,但去年全世界的多晶硅產量總和僅為50萬噸左右,缺口之大導致價格飆漲。
據澎湃新聞了解,東方希望此前提出以100萬噸多晶硅產能來滿足下游300GW需求的設想。新疆已布局三期項目,通過技改可以達到20萬噸。寧夏項目的一期25萬噸如果市場需要,明年底前將全部投產。
“我們仍在權衡。如果政府審批流程順利,希望7、8月份能動工。至于是先建12.5萬噸還是一次性建25萬噸,取決于政府批文和市場的接受程度。如果供應過多市場消化不了,硅料價格跌回每噸5萬元、大多數企業虧損,也是不健康的。”劉永行說道。
除了新疆、寧夏,東方希望還在探索在其他地區再建一個工廠的可能性。
近日舉行的2021年多晶硅產業發展論壇上,多家上游龍頭呼吁產業鏈理性,確保多晶硅價格回到理想健康區間,避免大幅波動。
劉永行也對澎湃新聞談及,去年硅料價格跌到每噸5萬左右,行業投資意愿降溫,導致今年出現價格報復性增長。“東方希望的新疆項目產能提升再加上友商,大家都在努力,明年的多晶硅料價格會恢復到理性。”
多晶硅“晚來者”:十多年前鎖定“3、5、7”極限目標
過去十多年里,多晶硅行業曾經歷大起大落,不少曾經的明星光伏企業因在該環節“用力過猛”轟然倒下。在相當長時間里,東方希望處于“蟄伏”狀態,極少對外發聲,但內部的分析論證始終在進行。目前的主流多晶硅供應商中,東方希望屬于“晚來者”。
“既然我們要長期做,就要理性一點。”十余年前,當一批企業在多晶硅價格高達每公斤400多美元時“殺入”時,劉永行帶領東方希望開始進行一項極限測算,最終得出結論,通過極致的降本增效,“3萬不停產、5萬能盈利、7萬是正常價格”可以實現。此后,用10年時間論證、通過新疆項目三期建設驗證思路。
多晶硅的生產成本中,能源成本、折舊成本和原料成本是主要部分,其中能源成本占比最大。寧夏,對東方希望而言兼備能源優勢和下游產業集群優勢。兩大硅片龍頭中環、隆基均已在寧夏布局,東方希望的多晶硅料得以壓縮運輸成本、包裝成本和交易成本。
與其他光伏企業相比,東方希望的另一個“個性”特點在于:不上市,甚至少融資。“我不抗拒上市,也不反對上市,關鍵在于企業需不需要。”
對多晶硅產業,劉永行對澎湃新聞說,出于控制風險的考慮,同樣是不上市、不依靠融資,靠自身滾動發展,“我們用其它10多個產業的凈利潤和現金流來支撐這個產業。”
劉永行表示,東方希望集團創立至今39年,距離2060年碳中和目標也還有39年,今后將全力投入碳中和行業內,為碳中和再奮斗39年,“我稱之為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