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拉漲的玻璃,一次次刷新歷史高位,頂部在哪里?供需何時改變?生產線點火能否改變去庫趨勢?價格傳導能否順利?
1. 首先從最直觀的價格傳導看,從2020年下半年后,原片價格一直上漲,加工廠接訂單的模式也一直在完善中。在19年之前,加工廠還處于受上下游擠壓的過程,上游現款拿貨,下游賬期壓款拿成品;而現在看,加工廠收款速度加快,基本不存在賬期了,除非針對某些大的下游,會給予一定的賬期額度。接單情況看,也是以賺取加工費模式為主,不承擔價格風險。原片價格的上漲更多是轉嫁給終端,房地產、家電家具、汽車、出口等。而玻璃制品占這些領域的成本又比較低,決定了價格傳導相對順暢。
2. 從供應端看,4月下旬和五一期間點火兩條線,共計1700噸/天;5月-6月仍有新點火,點火生產線沒有明確,統計數據有9條附近,共計7400噸/天;下半年仍有點火計劃,共計9條,共6250噸/天;從供需數據看,在高需求下,缺口大概在1-1.5萬噸/天附近;供應增加1700+7400+6250=1.5萬噸附近;在如期投產下,供需矛盾會逐步的緩解,但是供應點火的速度還需觀察,點火到出產量還需要3周附近;短期供應增量有限。
3. 供應端還存在一個變化,技改增量存在,有的產線可以提高10-12%的增量,這些技改增量短期會緩解供應緊張局面。
4. 在價格高位下,供應端逐步增加,且后面增加的速度會變快是比較確定的;另外5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玻璃淡季,北方農忙和南方梅雨季節,需求環比走弱也是比較確定的,只是仍不能改變供需缺口。
5. 短期關注的是供需緩解的程度,不改去庫趨勢,改變的是去庫幅度;中長期需要關注點火如期進行,需求能否跟進。
6. 需求端看,主要是房地產、家具家電、汽車、制品出口這塊;房地產占比最高,需求增速也最快;而汽車端和制品出口端需求平穩,尤其是制品出口,并未有亮點;關注房地產竣工潮的持續時間。
7. 區域價差看,華北地區漲幅最高,沙河地區價格高位,華中和華南價格漲幅相對較小。區域價差收窄后,關注華中和華南等地的價格跟進。期貨升水,現貨追漲仍在進行。
8. 價格高位,5月底后,隨著供應增量釋放,需求短期走弱,貿易商是否存在甩貨行為?在價格高位下,且加工廠訂單模式改變下,下游囤貨積極性減弱,那么供需邊際的變化就會擴大。謹慎高位風險。
9. 平衡表中,從4月到12月,新增供應給了6000噸/天(相對保守的增量),需求除了6-7月的淡季,其他相對平穩;庫存仍是去化,改變是斜率,不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