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玻璃價格大幅上行,玻璃火爆的行情備受市場關注。一些市場報告中稱,玻璃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市場中不乏有貿易商大量囤貨,惜售心理較重,甚至有一些餐飲、運輸公司也加入了囤貨大軍中,這究竟是真是假?
此次期貨日報記者將調研的重點集中在沙河的貿易商和下游的深加工環節。畢竟上游的玻璃廠庫存低位是毫無質疑的,從廠庫中就可以看到“空空如也”。廠庫庫存低位,庫存向下游轉移,貿易商和深加工的庫存目前是怎樣一個狀態呢?是否如市場人士所講,有著大量的貨源被“雪藏”?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沙河玻璃廠對于下游貿易商和深加工普遍會采取一定的保價措施。也正因為如此,2021年春節前,貿易商補庫積極,不少倉庫都堆滿了貨源。節后,下游一些去年年底前沒有完成的訂單需要繼續完成,導致貿易商春節前備貨快速消耗。目前來看,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消化,貿易商春節前備貨的平板玻璃去庫較為徹底,目前倉庫中以高價貨源為主,但多數庫存仍處在往年同期偏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走訪記者了解到,沙河地區的貿易商分為廠家注冊的貿易商和一些批發零散的分銷商。相比較而言,廠家注冊的貿易商由于資金充足,規模體量較大,銷售額和銷售渠道較多,需要有一定量的常備庫存來滿足市場不同的市場需求。而這個常備庫存相比較而言會相對較高,但由于是常備庫存,不存在大幅的變化,常年都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偏高的水平。而對于一些中小分銷商而言,目前的庫存一直處在去庫狀態,相對維持低位。有訂單再備貨,基本上維持這樣一個節奏。
“今年來看,下游訂單比較好,這些大多是去年年底沒有完成的訂單,放在了今年第一季度繼續完成。” 杭州冀正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曉培介紹說。
對于市場中存有對囤貨的質疑聲,侯曉培解釋說,用這個“囤”字就是對一些現貨的一種誤解。“對貿易商而言,這種不叫囤,是正常的存貨,一種流轉。”侯曉培表示,貿易商每天如果賣三車貨,我們就需要去補三車貨。“沒有說存著不賣,那是不現實的。下游主要是買貨,我們就要賣貨,就是一個搬磚的。”
據他介紹,現在貿易上的庫存水平整體來說,和前幾年同期來比是正常偏低的水平,并不是很高。“貿易商手中有貨是因為大家是做玻璃的貿易,玻璃產品的規格和型號比較多,必須要有庫存來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
對于市場中一些關于餐飲、運輸公司等加入囤貨大軍的說法,不少沙河的玻璃產業人士認為這是不可能存在的,很不現實。除非有一種可能,就是做餐飲業的有玻璃實體。
“這是水軍的說法吧!”沙河某深加工廠相關負責人對此感到很可笑。該負責人認為,對于個體戶來講,即便有閑散資金也不可能去買玻璃。不論是買一張還是一架,甚至更多,首先要考慮存儲問題。放哪?怎么放?由于玻璃有保質期,存儲時霉變了怎么辦?玻璃價格目前是很高,但持續性能維持多久還是一個問號。“對于個體戶來講,即便有閑散資金也不可能做這種投資。”
目前,玻璃價格已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在玻璃產業人士看來,短期看不到玻璃廠降價的趨勢。
“下游訂單還是有的,上游浮法玻璃廠的庫存很低,在這么多年以來還是最低的庫存,不具備降價的條件。除非下游沒有訂單,這種可能性很小。”在侯曉培看來,現在是5月份,5月到10月份從往年來看都是加工安裝的旺季,未來還是比較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