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產品總銷售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銷售額超過30億元。”這組數字,是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化工工程師王科扎根玻璃行業10年結出的碩果。
1億平方米是什么概念?王科打了個比方,“目前我們的玻璃寬度一般是1米左右,如果將其首尾相連,長度有十萬公里,可以繞地球赤道2圈還多。”
一朝結緣,十年堅守
2010年5月,剛剛博士畢業的王科加入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南玻”),化學工藝專業出身的他負責鍍膜玻璃的開發。從此,便與玻璃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進入公司不久,王科就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加入公司的減反膜課題組,在傳統的鋼化玻璃上鍍上一層120納米左右的減反射無機膜。“通過這種全新的納米技術可以使玻璃獲得額外2-3%的光學透過率,從而讓太陽能光伏組件獲得更大的發電功率。”王科介紹道。
接到任務后,在公司領導和兄弟部門的支持下,王科立即帶領團隊開始了大量的生產試驗。“當時每天工作到晚上9點以后,休假都是直接略過。”王科對那段經歷印象深刻。通過艱苦的努力,他也最終帶領團隊不負眾望,成功完善了配方設計及生產設備的放大,當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減反射鍍膜玻璃,并進行技術推廣和售后支持,東莞南玻也因此成為當時業界最早實現該項技術商業化的兩家企業之一。
一晃十年過去,王科先后擔任公司研發主任和研發部經理,負責從實驗室小試、中試及生產批量導入及售后技術支持。不變的是,始終堅守在玻璃研發工作一線,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執著與熱愛。王科笑著說,“做技術就是應該這樣啊,滿腔熱情,辛勤付出,百折不撓。”
扎根十年之久,王科和他的團隊不斷攻關,相繼開發出六代太陽能光伏減反射鍍膜玻璃。“我們開發的產品總銷售面積已經超過1億平方米,銷售額超過30億元。”王科驕傲地說道。他還補充說,“我們還開發了高硬度鍍膜、防眩鍍膜、抗灰鍍膜玻璃等新產品,這些在業界也是屬于領先水平的。”
傳統行業也能生機勃勃
對于王科而言,玻璃行業是一個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傳統行業。10年來,他堅守研發工作一線,不斷總結、探索,改進工藝,提升品質,已先后獲得專利23項(海外專利2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
2016年,王科被聘為廣東省太陽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委員,多次參加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組織的行業標準制定會議,為廣東省的光伏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獲得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技術開發類一等獎;2019年,先后獲得全國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近兩年,他開始繼續對鍍膜溶液進行改善升級,將鍍膜溶液由醇溶性體系改為水性體系,實現了環保升級。目前,這些新產品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的銷售,幫助企業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
“做出新產品并推向市場,不斷更新,做出差異化,為公司、集團甚至整個玻璃行業的產業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王科說,這就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玻璃研發一線為之不懈奮斗的信念所在。
前不久,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在廣州召開,王科作為省勞動模范在大會上受到表彰,這讓他信心倍增。“這份榮譽是對我們一線工作者的鼓勵,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動力,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國家、省、市的技術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將我們的技術團隊打造成為行業領先。”王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