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10年,我們企業就通過淘汰燃煤,改用全電熔爐,實現了全程清潔化生產。”區人大代表、山東業盛玻璃有限公司副經理張靜說。多年來,張靜在企業生產和管理工作中積極倡導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譜寫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詩篇。
業盛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產品以鋼化玻璃餐具為主。眾所周知,玻璃產業是高污染行業,特別是生產過程中的大量燃煤會產生大量煙塵,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工人們一直有改造技術、改善工作環境的呼聲,廠里也進行了幾輪技術改進,增加了不少環保設備,但收效不大。面對這一棘手問題,張靜意識到,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污染問題,只能從徹底拋棄舊的燃煤技術、改用電力入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資金、人才、成本成為擺在張靜面前的三座大山。困難并沒有嚇倒張靜。跑資金,她連續三天只睡幾個小時。引人才,她跑遍全國各地,想盡辦法與全國一流的技術人才接觸,說服他們前往博山,實現人才落地。針對改進技術后,成本提高、利潤降低的問題,廠里有不同意見,有人反對煤改電,認為這樣會犧牲利潤,很可能被競爭對手超越;有人贊同引進新技術,認為這樣不僅能有效改善工作環境,更可以響應國家環保號召。
面對廠里的不同意見,張靜力排眾議,表示環保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忽略子孫后代的長遠發展。“小時候,我們擁抱著藍天碧水長大,現在卻要留給我們的孩子一片灰蒙蒙的天,一方被污染的水嗎?”張靜的話語,打動了原本反對煤改電的同事,紛紛表示不僅要改,還要改徹底。
就這樣,歷時幾年時間,從最初僅引進一臺環保設備,到后來幾個車間全部改造完成,業盛玻璃終于拋棄了重污染的燃煤耗能舊模式,迎來了干凈環保的電力生產新局面。改進后,原本遍地黑灰、墻面都臟兮兮的車間干凈了,工人們再也不必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周邊空氣和水源質量也得到大幅改善。
“煤改電以后,因為電力供能的穩定性,產品質量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煤改電中額外的成本支出。”業盛玻璃生產部經理翟俊峰興奮地介紹說,作為南部四鎮玻璃企業中率先淘汰燃煤的企業,業盛玻璃還積極發揮榜樣作用,帶動其他企業一同推行全程清潔化生產,全部回用企業廢水,實現污水零排放,為保護博山的綠水青山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張靜深知,自己的責任遠不止于此。多年來,她聯合其他代表,人代會期間提出了《關于統籌管理和利用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沙石廢料、推進產業發展和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關于對省道博沂路馬家溝穿村路段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和改道施工的建議》等多條建議。疫情期間,張靜帶領企業職工積極響應防疫工作要求,嚴格執行封閉生產、護品佩戴、體溫檢測、分散就餐等制度,帶頭并組織開展捐款,確保抗疫工作和企業生產兩不誤。
對自己過去所做的工作,張靜總是不愿多說。“我是一名人大代表,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然而就是這樣樸實的話語,更彰顯著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操守與追求。未來,她表示仍會一手促環保、一手抓職責,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