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每年我們要制造全球80%的智能手機設備,并賣出其中的60%。從2007年至今,無數廠商在各個關鍵技術環節不斷積累,尋求突破。如同2017年的小米MIX全面屏一般,在面板產業,中國供應鏈又取得了標志性的進步,再次站到世界技術前沿。
我們都知道,手機屏幕要占到手機成本的相當大一部分,優質的AMOLED屏幕此前一直被三星壟斷,直到國產廠商京東方打破技術封鎖,投入量產。而從今年2月開始,一線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使用UTG技術所制造的柔性屏幕,例如2月份的三星Galasxy Z Flip,以及小米和華為公司發布的未來智能手機設備升級路線,都表示要采用UTG作為標配,可見UTG技術所生產的柔性屏幕,在未來會成為各個智能手機廠商重新爭奪的高地,一如4年前的全面屏一樣。
那么,什么是UTG技術?為什么一線廠商會蜂擁而上,要在象征著自家最強技術實力和制造成果的旗艦級產品線上來驗證?賽德(SEED)UTG技術,是使用化學蝕刻切割的方式來進行玻璃切割。傳統的切割方式,如機械切割,或激光切割,切割后玻璃邊緣會很粗糙,需要多道工程進行修復,從而使得良品率極低,并且投入成本會大大增加。SEED UTG技術則不一樣,不僅可以將玻璃切割成多種形狀尺寸,而且也不需要后續的修復和研磨工序,大大縮減了生產成本。在滿足柔性屏的關鍵指標下,以及在折疊測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就使得柔性屏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成為了可能。



目前,世界上具備UTG技術的公司唯有兩家,一家是接受三星注資的韓國Dowooinsys公司,這家公司目前已經具備月產25萬片的產能規模,目前隨著柔性屏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早已不止于手機,其估值也水漲船高。
另一家,就是中國的SEED公司,在位于安徽將軍縣的工廠投產后,SEED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具備UTG量產技術的公司。相比于韓國Dowooinsys來說,SEED將通過更低的價格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并且將優先國內供貨,還可進行定制生產。這將使得在面板領域的競爭,中國廠商扭轉了自LCD至AMOLED面板的劣勢,第一次跟世界一線廠商站在同一起跑線。
安徽省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集中,產業政策靈活,扶持力度大的強省,已經不斷帶給我們驚喜:無論是2007年以巨大魄力投資京東方,經過10年發展終于功成,還是2014年投資江淮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極,安徽省的戰略新興產業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相關人才、物流、資金、政策、科研院校配合度愈發精進。合肥重點打造新型平板顯示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和協同的方式,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降低產品生產、制造、驗證和改進的成本。這也有助于賽德光電獲取更多的商業協同和助益,盡快將產能落地。
在今年8月20日,曾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的中國第二大將軍縣——安徽省金寨縣,將正式落地SEED的制造工廠。SEED落廠于此,不僅為將軍縣帶來了新興制造產業,促進當地就業、環保、稅收、消費乃至科學文化的提升,也有利于讓中國面板廠商在世界技術史上繼續勇立潮頭。